刘红分析2009年影响台湾政局运作五大因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刘红分析2009年影响台湾政局运作五大因素
2009年12月23日 17:3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知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红今日在华广网刊文,分析2009年影响台湾政局运作的主要因素。全文摘要如下:

  观察2009年,影响台湾政局演变的因素复杂,而且同一因素对蓝绿的冲击和反应又是相反的,因而更加增加了政局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一是和平发展对台湾政局的影响。一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突破性进展,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双方努力保持良性互动,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互信基础。两会协商形成制度化安排,达成一系列有利于两岸同胞经济、民生福祉的协议。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各领域交往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果。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往来更为频繁,相互了解不断加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两岸同胞相互支持,并克时艰;面对汶川地震和“莫拉克风灾”,两岸同胞携手互动,患难与共,谱写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新篇章,形成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力量。此外,实现经济“两化”,签订ECFA,破解政治难题,实现新的突破等政治议题,不断引起两岸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两岸交流带来经济利益,让泛绿阵营对马英九方面“卖台”的攻击缺乏杀伤力,同时也增加了马英九“执政”的政绩,而新的政治议题的兴起,从岛内政局看,给马英九方面带来新的政治压力。因而,两者对台湾“朝野”之争和政局演变产生不同影响。

  二是政党轮替余波继续影响政局演变。第二次政党轮替有着特殊意义,集中表现在广大选民否认“台独执政”和欢迎“在野”8年的国民党“执政”。选举已经结束一年多,但选举余波继续影响着政局演变。民进党在遭受失去“执政权”的打击后,围绕其失败,没有进行必要检讨,没有追究失败责任,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没有采取调整措施。国民党留恋以往的胜利,民进党留恋辉煌的过去,“朝野”政党都没有正视社会和政治随着第二次政党轮替出现的变化,双方都没有甩开膀子大干,都没有进入正常竞争状态。正是因为“在野党”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从抗争实力、战略和策略上,没有成为国民党的等量级对手。

  三是县市长选举成为政局演变的主线。2009年12月5日举行的县市长选举,选举意义不是在选举本身,如对选举结果对竞争双方实力和版图变化的意义不大,更多的是非选举因素,即选举本身引伸出去的意义。

  四是“8.8风灾”对政局冲击巨大。一场预告为“中台”的“莫拉克台风”,造成的破坏力,以及对民众心态、政党关系和“朝野”力量对比形成如此大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8.8风灾”表明,与许多地区一样,台湾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可以说“8.8风灾”是马英九“执政”以来政局演变的一个转折点。

  五是“台独执政”失败后的后续影响。一年政局的运作背景中,最大的特点是“台独执政”结束,陈水扁时期发明的许多“台独口号”都成了“历史名词”。过去一年的政局是在“台独”失败的情况下运作的,但是要看到“台独遗毒”没有得到应有的清除。经过李登辉和陈水扁20年的“台独煽情”,台湾社会分化、族群矛盾、蓝绿纷争、社会对立没有改变。在台湾社会,“台独意识形态”、“台独式的主体意识”、“台独式的国家认同”并未退潮,而且对台湾“统独”民意分布甚有影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反独认同”有所削弱。上述“台独执政”留下来的遗毒,继续对台湾政局产生不良影响。民进党正是根据这一点,一方面感到茫然和不适应,寻找新的“台独”主张和口号来代替;一方面继续顽固坚持“台独党纲”,顽固坚持以阻扰两岸交流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