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舟:关于对台决策思维战略调整
30年前发起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中共中央党校刊物《理论动态》,近期刊载长期致力于台海和平发展战略建构、致力于国家和平统一理论开拓建设的李逸舟先生的文章,题目是《实现国家统一理论创新与对台工作战略调整》。该文作于2004年,原文35000字,当时曾在特定范围提供参考,受到高度重视。文中所述史实及对台海局势演进过程的分析,对深入理解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具有参考意义。为方便阅读,刊发时作了大幅压缩,撷取其中重要段落与核心论断供关心台湾问题的读者参考。全文如下。
实现国家统一理论创新与对台工作战略调整
李逸舟
一、对台工作需要全面反思
1.近几年,一直有同志主张对台政策应有总体性调整的“大手笔”、“大智慧”。这也是本文作者参与对台研究多年来念兹在兹、始终一贯的思想。但是,对台研究队伍从蒋经国去世前后那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上即已形成的认识上的结构性偏差,导致多年来积非成是的东西是如此之深、如此之厚,以致“非”的观念和认识已经成为我们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内在逻辑与前提;而越来越多关心两岸关系、越来越多发出自己声音的各界人士和广大社会群众,又都在这种既定的“语境”中形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使对台工作早已面临的这场战略性调整更加沉重与艰难。这次台湾“总统”选举的过程与结果再次表明,一次全党性的、自上而下的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政策大调整再不容回避,局部的举措已经于事无补。
2.我们面临的调整,必须对台湾问题的各项内外基本因素溯本清源,全面反思,穿透表象,把握实质。这里仅先以李登辉当政以来我们经历过的台湾历次“总统”选举为例。1990年台湾依旧法由“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当时阵势依然强大的国民党“非主流派”由林洋
港、蒋纬国出马挑战李登辉,我们发表了“权威人士谈话”予以配合 ,谴责李登辉“姑息、纵容台独势力的发展、在国际上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呼吁国民党“推举出真正坚持一个中国、致力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事业者”;结果:“非主流派”未战先溃。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选”,“非主流派”推出林洋港、郝柏村应战,我们举行了前所未有的导弹演习与舆论攻势;结果:李登辉高票当选。2000年我们向台湾民众发出“选择台独即选择战争”的强烈信息;结果:陈水扁反而胜出。可以说,每一次都有不得不为的客观,每一次得到的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3.为什么对抗大陆可以成为在台湾克敌制胜的武器呢?为什么一些台湾民众反感和敌视大陆呢?为什么原已成为民进党选举“票房毒药”、原已迫使民进党不得不展开“路线转型”的“台独”诉求,现在重新成为其选举致胜的不二法门呢?在那些认同什么或者不认同什么的种种民意调查数字的变化消长背后,事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十多年来两岸日趋激烈的斗争中,台湾民众(而不是极少数在作者看来本来可以忽略不计的台独分子)究竟和我们争什么呢?
二、对台工作亟待理论创新
1.当提出并思考上述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对台工作在各方面各领域都有许多可供遵循的原则、主张和做法,但却没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真正可以解释现实、昭示未来的统一理论。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论的缺乏表明对事物认识的不足,表明还没有把握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是盲目的,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动应付见招拆招、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甚至会着力越大,离目标越远。
2.十多年的对台工作实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积累了足够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珍贵的是,我们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包含着新方向、新思维的重要理论因子,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基础与条件。比如党中央关于一个中国“新三句”的创造性表述,比如江泽民“八项主张”中关于统一阶段论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联结起来,其实已经显现出创新理论的基本轮廓;所差者,就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其中的理论意义与逻辑内涵,用之打通并贯穿我们对两岸关系与对台工作方方面面的认识,进而形成完整系统的、具有内在同一性的理论体系。
作者相信,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创新也必将实现理论创新的当口。这一创新的理论,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也将因其对“三大任务”之一的国家统一大业的突出贡献而载入史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