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汉字的繁体与简体之争这一百余年未中断的争论又热闹起来,从祖国大陆到海峡对岸,再到但凡有华人用华文说华语之处,都在对此道长论短,莫衷一是。这充分说明,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为有以汉字为核心代表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史,也始终与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汉字是世界上各种现存文字最独特的,简体字虽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但它毕竟还是以繁体字为基础的,不能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去否认简体字。而在汉字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上,简体字功不可没。我国推广简体字五十多年来, 13亿人口中的文盲越来越少,外国人学汉字也越来越从简体字中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但是,把汉字的“繁”与“简”,扣上“正统”与“山寨”之说,也是大有人在的,甚或还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自己是“简体字的深受其害者”,无视简体字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的作用,让人感到惊愕,甚至嗤之以鼻!至于“海峡那边”有人把汉字的“繁”与“简”,上升为两岸恰如“你是你,我是我”、“一边一国”的“佐证”,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为此可以“得意”,却绝对不得人心。
平心而论,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字的继承与发展,没有继承谈何发展?繁体字、简体字完全可以共存共荣,并行不悖。前者形意与形声兼备,用于书写特别是用于艺术类的创作(像字画、广告),那种中华文化的传统韵味妙不可言;再说,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也有好几千万之众。简体字读、认、书写皆好学、好记,且书写效率极高。在对常用的两千多个汉字笔画所作研究的粗略统计中发现,简体字平均笔画至少比繁体字少了1/3以上,有的笔画少了百分之八九十!书写效率的提高,对现代社会将是何种概念,不言自明。此外,简体字也绝非毫无艺术可言,我们可以看看《庞中华硬笔书法字帖》、沙英男在《光明日报》上的题字以及其他作品,多为简体字,同样不失隽秀飘逸。看来汉字书写之好孬并不在于繁与简,而全凭自家的艺术功底,切莫“人笨怪刀钝”。
繁体字、简体字各有千秋,围绕它们的歧见应止步于争论,绝不可偏执地情绪化,更要彻底地摈弃在这一问题上的泛政治化倾向。因此,笔者对马英九倡导的“识正书简”,颇有同感。“识正书简”是个好主意!它跳出了“非此即彼”那种形而上的思维观,没走要么废“繁”要么废“简”的极端;它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繁体字;让各地的各种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最为重要的是,“识正书简”将会成为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认同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公约数”。▲(作者是贵州学者 徐宗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