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静:为什么ECFA签订又延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马淑静:为什么ECFA签订又延后?
2009年07月16日 16:1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台北国际妇女会募款主席马淑静今日在华夏经纬网发表评论文章称,ECFA欲速则不达,在双方还没有取得共识之前就草率的谈起来,反而会拖延时间,非两岸人民所乐见。

  文章摘录如下,

  台“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日前访问美国,她与纽约侨界餐叙时表示,两岸签署ECFA,要先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之后才开始谈。她说台“经济部”还在研究相关的议题,今年应该会开始谈,但来不及放进第四次陈江会谈协商议题,明年有可能。她还说,面对东盟10+1成立后对台湾经济及台商的影响,两岸应同步展开贸易谈判,ECFA是台湾重返世界舞台的敲门砖。她并表示,ECFA不是卖身契、亦非为靠大陆提振台湾地区经济的救命丹,而是要追求对外贸易立足点上的平等,为两岸经贸正常化订出基本规则。她强调,推动ECFA绝不会涉及“统独”问题,也没有任何政治前提。

  今年签订ECFA无望,消息传出之后台股应声而落,加权指数以6528.20 点收盘,跌241.66 点,成交量只有535.47 亿元。金融证券股全面走弱,带量下杀,金融类股成交比重占市场资金近18%,指数重挫超过6%。在传统产业中,营建、观光类股大跌逾5%,电子族群跌幅相对较轻,电子类股成交比重占市场资金54 %,跌幅近2%。

  马英九早先有乐观说法:ECFA的签订可望于今年底完成,结果完全破功,股市率先反应,跌幅惊人。也见到了岛内民间对签订ECFA的期望有多么深厚!当局在情况尚未成熟时就先放话,令民众失望,颇不可取,今后不可不慎。如今迫切的问题已经来临,自明年1月份起,东盟十国与大陆的自由贸易协议开始部分生效,互免关税,台湾地区的出口,如石化产品,失去竞争力,马上受到严重的打击,为举步缓慢的经济复苏再添上许多阴影和变量。

  赖幸媛说,经济是台湾生存的命脉,作为一个海岛经济,必须面对全球化及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不能漠视大陆经济崛起的事实;要强化台湾地区的经济力与永续发展,不能回避两岸经贸合作趋势,当前两岸协商重点以经济议题为优先。赖说得恳切,但是为什么ECFA时程又要延后?

  主要原因可能是进度落后。据传,今年4月底三次陈江会期待最高的两岸签署金融MOU议题,并未落实。MOU应该在ECFA之前签订,不应乱了先后顺序,一步步做好先期工作,直至水到渠成。另外一种说法是绿营所说的阴谋论:这次ECFA的延后,纯粹是为了政治操作。原本当局认为,ECFA在年底四次江会讨论,不久就会签署。民进党根据这个信息运作,时程表也是据它做出沙盘推演。他们在6月中旬展开ECFA“公投”联署,按照党主席蔡英文的想法,今年7月底前就完成第一阶段提案门坎约八万人联署。因为“公投审议委员会”依政党比例产生的方式,在去年7月大法官会议中解释为“违宪”,“公投审议会”自解释日起届满一年失效,民进党必须赶进度,在今年七月底完成第一阶段联署。第二阶段的百万人联署的成案门坎,可能因面临“公投“审议委员会失效有了变量,成案之后无人可审。民进党一厢情愿的认为,到时候没有新审议委员会组成,ECFA百万联署成案自动生效。但是如果ECFA延后到明年才会签署,民进党的ECFA“公投”案就扑了空,成为无的放矢。“经济部”ECFA版本的公布时间又从7月中旬延到7月底以后,还没见到内容就拼命联署反对ECFA“公投“案,从何说起?

  但是民进党一向就爱做“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勾当。经济议题更非其所长,联署“公投”、写信营救陈水扁都是他们最善于、最喜爱的无聊炒作,也挡不住他们的活动,否则要这些人去干什么?。

  明年才开始谈ECFA,确实是慢了半拍,对于台湾经济的复苏没有助力,不少人为之焦急。然而欲速则不达,在双方还没有取得共识之前就草率的谈起来,反而会拖延时间,非两岸人民所乐见。两岸关系影响深远,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ECFA是在今年“胡吴会”的时候才提出,将它抢先纳入第四次陈江会的议程之中,或许过于仓促。但只要大方向确定,坚持立场,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做好充分的准备,延后半年再谈,反而是件好事。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