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诗人”余光中:我也是台商,我卖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乡愁诗人”余光中:我也是台商,我卖书
2009年05月27日 09:48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余光中夫妇近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白发,清瘦,身着背带裤,说话不疾不徐,儒雅慈祥。八十高龄,退而不休,仍在高雄“中山大学”教课。“教课不多,杂务很多,学府和文坛都是我的讨债公司。演讲、访问,做评审、写序言。”余光中,这位“乡愁诗人”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推荐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红楼梦》

  2008年10月,余光中八十大寿时,再出新书,一本新诗集、一本散文集、一本文学评论集。令人赞叹的不仅是他60多年的创作生涯,还有经过岁月打磨,他笔下文字未失灵动优美,反增醇厚圆熟。

  余光中的基础教育是在战乱时期接受的,颠沛流离中,他打下了受益一生的深厚语文根底。“我上学时,中学课本有诗,自己也找很多读,像《唐诗三百首》。我父母不大教我诗,教我的大多是古文,像《古文观止》中的文章。”

  “我从小读旧小说,开始没读《红楼梦》,一个大男孩不喜欢那些丫头来来去去的,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侠五义》、《包公案》。《红楼梦》还是到大学末期开始读的。有些书既是哲学、历史,也可以当文学读,像《论语》、《孟子》、《史记》、《庄子》。除了学习语文,还可以提高文化修养。”

  因此,向当代青少年推荐书目,余光中认为,“《唐诗三百首》非常好,有浅有深,可以好好阅读、吟诵,中国语文有音调之美,都在里面了。另一本是《古文观止》,有很多好的散文。至于小说,当然大家公认《红楼梦》最好,但是现在青年朋友可能没耐性读,这部书如好好读,对一个人欣赏程度的提高绝对是有帮助的。”

  “《唐诗三百首》光是默念,生命还没出来,一定要发出音来,作者的心才能看得出来,它的生命才完全展现。我小的时候很多人会吟诗,我父亲用闽南话,我母亲用常州话,这些方言接近古音,尤其闽南语、广东话,蛮好听。普通话,平仄、声调停留于表面,用普通话吟诗,不是顶有效。我用自己的读法,不是很传统,很适合自己体会这首诗的情韵。”

  灵感来自经验,龙应台没这个经验,便写不出《乡愁》

  一首《乡愁》感动了很多读者,余光中也因此被称为“乡愁诗人”。谈起“乡愁”,也谈到“灵感”,余光中说,“我当年离开中国大陆时,是21岁的青年。如果我当时十二三岁,恐怕写不出《乡愁》。这种经验龙应台没有,不管她怎么聪明,她绝对写不出《乡愁》。”

  “我离开大陆后到台湾,在美国好几年,又在香港十年。我一直扬言《乡愁》是20分钟写出来,有人说你才思这么敏捷,其实这种感觉已经摆在心里20多年,忽然有一天,碰巧句子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灵感。20分钟的灵感,是20多年的情感被压抑之后,发酵出来的。”

  “灵感这个词,比较靠不住,一讲到灵感,就只能靠天才了。其实灵感牵涉到的是主题、是经验,要求你不断有新经验。经验有被动接受,有主动争取。一个作家到了中年,他就是中年心境,就会有不同想法、不同感受。这是被动的,不管你想不想变老。或者你改变职业,本来是在北京,现在到广州,一定有新经验。把握新的经验,使它成为你的灵感,成为你的新主题,这样你就不会枯竭。”

  “至少每隔十年,我自己的诗就变很多。回头看,会觉得当年为什么会写成这样?有的觉得蛮好,现在叫我写,也写不出来了。年龄变了,感觉也变了。1992年我重回大陆,便不能再写《乡愁》那种诗了。我写过厦门、桂林、南京、成都……只写回乡的诗,不是怀乡的诗了。”

  我也是台商,我卖的是书

  余光中八十大寿时,台湾、江苏都为他举办了庆祝活动。这位笔耕不辍的诗人,近年经常往返两岸,参与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余光中说,两岸文化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情,有动态交流,你来这边参加活动,我到那边参加活动;也有静态交流,就是你出版我的书,我出版你的书。说到这里,他笑称自己也是台商。

  “台商问你卖什么?我说卖书啊。我在大陆出版了三十几种书,盗印本大概也有五六种。当然我不管是盗版、正版,读者拿来,一样签名。打击盗版,有人愿意帮我,我自己没那么积极。我的规模不是很大,要是金庸就值得讨一讨了……”(孙立极 )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