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大学大体模拟手术教学侧记:医学院的无语良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慈济大学大体模拟手术教学侧记:医学院的无语良师
2010年06月18日 09:5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慈济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大体模拟手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庄严肃穆的灵堂,低回哀婉的佛乐,伴随着数十位家属和医学生的诵经声,八位大体老师的遗体被缓缓送上灵车,在众人感念、追思的目光中,踏上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是每年两次的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的大体模拟手术教学的最后一项——“送灵仪式”。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捐赠遗体者的尊称。医学院校的学生们,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人体解剖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遗体捐献者用他们的躯体,让学生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他们安静地躺着,虽然不说话,但他们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医学院校学子,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救死扶伤的内涵。因此,他们也被尊称为“无语良师”。

  大体模拟手术是慈济大学医学院在全球首创的一个教学活动: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摄氏度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摄氏度,让医学生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这些遗体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因此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80岁的黄栋梁是这八位大体老师之一。他原是高雄县的一位市场管理员,因为罹患肺癌,最后在慈济医院过世。这是一位无羁无绊、天马行空的老人,生前并不是慈济宗教活动的信徒。他的儿子告诉我们,他的姐姐和夫人长年跟随慈济证严法师从事慈善和公益活动,“父亲最后一个半月住在这里,被感动和感化,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签署了自愿捐献遗体的同意书。父亲很为自己最后的时刻能为他人和这个世界再做一点奉献而感到自豪,我们家人和子女也都为父亲感到骄傲。”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认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随意处置的。所以在国人中间,无论是捐献器官还是捐献遗体,一直以来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和阻力。自1994年慈济推动遗体捐赠以来,台湾已有两万多人签署了同意书,其中已往生者330人,捐赠者年龄最长94岁、最幼14岁,在向来保守的华人社会开创了遗体捐赠的奇迹。

  大体模拟手术在慈济大学的定位是一个人文课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操作课。在课程开始之前,要进行一个庄重的遗体启用仪式;在课程结束时,医学生要为大体老师缝合破损皮肤,穿上往生衣入殓,并为老师进行隆重的送灵、火化、入龛仪式。整个仪式大体老师的家属都会参加,和医学生们在一起用餐、聊天,并合影留念。大体老师的生平会贴在手术室的入口处,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了解老师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大体老师、家属和学生站在了同一个出发点:为了人类的健康而努力——大体老师和家属因为爱这个世界所以捐出遗体,医学生为了解除病痛而努力学习。

  李鹤振是一位留美归来的工程师,他在得知自己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后,告诉医学生们:你们将来会成为医师,我要把我的身体交给你们。你们可以在我身上划错几十刀、几百刀,将来千万不能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

  还有的大体老师留下心愿:“一般人生病到医院挨的那刀,为的是保住自己性命;而我身上所挨的每一刀,也许可以救活好多条人命!”看到这些,医学生们都湿了眼眶:面对他们的大舍大爱,我们何德何能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这样的大爱,也深深地感动了医学生们,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感恩,学习尊敬,学习怎样去爱!

  采访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学习爱,学习感恩的过程。记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水盈满了眼眶,同时也在思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拥有更多的包容和大爱?(苏宁)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