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台湾女大学生,放弃专业去当展场女郎,是不是“可惜了”?台大校长李嗣涔日前一番感慨,引发了岛内一场大讨论,也催生了一个新词“妹现象”
透视岛内“妹现象”(热点解读)
话题:无处不在的“妹”
岛内喜欢把美女称为“正妹”,亦即“正点美眉”,穿着暴露出位的女孩,则被称作“辣妹”,比如著名的槟榔西施,靠清凉装束吸引顾客,是辣妹的典型代表。
不管是正妹还是辣妹,都有吸引人潮、汇聚人气的效果。所以台湾的各种展览、行销会、社团活动,甚至选举造势和游行示威,都少不了正妹辣妹助阵;日常的电视、报纸上,美女从不缺席,辣妹正妹就是好新闻;网络上,选美运动铺天盖地,网友乐此不疲,为了查出美女真身,动用人肉搜索也是家常便饭。
新近成为媒体新宠的台大美女们,便是网络选美的产物。岛内论坛先是选出“台大五姬”,接着又整出“台大十三妹”,被认为兼具美貌与智慧的18位台大正妹,生活照、工作照频现电视、报纸,身份资料也被巨细无遗公诸于众。
这些美女之中,有不少人已挺身进军演艺界。如“五姬”中的翁滋蔓,正担任娱乐节目主持人,陈匡怡被指定在周杰伦新歌视屏中担任女主角,“十三妹”中,杨伊湄在电玩游戏中扮演火辣蜘蛛精等等。
6月5日,台大举行毕业典礼。记者对校长李嗣涔的提问,也离不开美女话题:对“台大十三妹”中有人去当展场女郎,怎么看?校长直言答道:“有点可惜,台大学生有这么好的天赋、内涵,应该可以更好一点。”
校长这番言论马上引来了不少年轻学子的强烈反击。美女放弃专业,靠美貌赚钱出名,有错吗?岛内各界为此展开了一场围绕“妹现象”的大讨论。
反方:尊重自由发展
年轻的台大学子并不认同校长的观点。台大学生会的傅伟哲指出,为何台大学生不能当展场女郎?校长又如何知道展场女郎不需要内涵?许多影视明星也都拥有高学历,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也是学校对社会的贡献;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学校应尊重学生自由发展。
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的主持人陶晶莹反驳:“高学历不代表一切,台大毕业生也可能是贪污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若演艺圈让学者观感不好,表示我们还有继续努力的责任,但也请学者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有“宅神”之称的网络作家朱学恒则开炮说,正妹对社会的贡献,可不输一位台大教授,因为正妹身负美化商品的重责大任,事实上各行各业都打美女牌,就连卖计算机防毒软件的厂商,都透过网络秀影片,办起正妹比赛,目的也是拼业绩。业者透露请正妹来加持,不管浏览率还是实体活动,吸引的人潮会多出四成。
话题中心的当事人作何感想呢?“五姬”之一的翁滋蔓目前在电视台主持娱乐新闻,她说,校长是爱学子心切,我觉得自己适合这份工作,在台大学到的营销、剪辑、传播,对我现在的工作都有帮助。
而“十三妹”之中当模特儿已经4年的林俞汝去年才从台大工管系毕业,她说就是因为台大校风开放,才让他们对就业有更多元的想法,希望不是当个只靠脸蛋的花瓶。对自己的选择,她“一点都不后悔”。
正方:出卖色相庸俗
言论引起反弹,李嗣涔隔天又对自己的话作出解释,他说,职业没有贵贱,他的发言只是认为台大人才卓越,应在专业领域努力,学以致用,但仅是个人对学生的期望。
大学校园内也不乏赞同声音。台大政治系大三女生陈冠伶表示,校园正妹现象使得女生被迫被他人拿来“排名”,“我实在不懂为何一定要一直拿外貌作讨论”。她质疑,这种做法实在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名模老师陈婉若则表示,看到这么多学妹进入演艺圈,不免担心她们有没有做好人生规划。
有人批评,汽车展请所谓赛车皇后来促销,电玩游戏展请火辣女郎来助阵,似乎都还“顺理成章”,只是台湾近来有些地方的家具展,甚至书展,也请来上围丰满的日本色情片女优这类辣妹来代言,就实在令人不太敢恭维了。难道只要可以吸引人群注意,什么样的招数都可以用?
有知情人士透露,展场女郎表面风光无限,其实过得很辛苦。为了保持清瘦的身材,厌食、暴食等饮食障碍成了家常便饭,且周遭同业生活糜烂,烟酒不离手更是常有的事,甚至有可能养成侵害身体健康的恶习。在学校,逃课、跷考试、跷实习,成为她们的注册商标,和同学的关系也因为生活形态不同而日渐疏远,加上喜好光鲜的人格特质,不少人还产生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即使是号称美丽的容貌,在功课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及不良习惯的侵蚀下,也只能借着化妆,在镜头前自欺欺人。
有人投书媒体呼吁,台大学生承受了社会这么多关爱,享用了岛内这么多资源,诚如李校长所言,应该在专业领域上有更好的发展,将智慧、才能发挥到最大,对人类社会文明有所贡献。
前台湾暨南大学校长李家同话说得最重,他受访时痛批:“台大毕业生靠外貌走秀、为商业产品代言,是庸俗到极点的工作,而且不只台大生,任何人都不应该出卖色相!”
媒体:问题在社会的轻薄化
岛内媒体也加入了这场讨论,许多媒体评论说,其实双方都没错。
从历史的观点看,社会开放,观念多元化,本来是必然的趋势。在传统的职业和阶级观念皆已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师长强调大学生应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可能会让年轻人自己作出不同的诠释,甚至感觉有代沟上的落差。
毕竟,社会提供的选择条件,是比几十年前大大不同了。谁说演艺事业一定就是“可惜”呢?即便演艺事业,难道就仅仅只靠外表,靠挤胸露乳吗?岛外的演艺圈,不乏高学历的智能型从业者,台湾是否可能也走向那个方向?
但李嗣涔校长的感叹,也具有正面提醒的价值。不管是否台大毕业生,重点是自我期许和定位。所以,大学老师与其感叹辛苦教出来的精英学生投身演艺事业,不如教导年轻人具备对职业生涯的判断力,毕竟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
《联合报》评论进一步指出,这个命题,并非“当展场女郎好不好”的简单辩证而已。问题在于,近几年台湾社会的“妹”现象,已泛滥到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
无论校园、网络、各行各业、乃至大街上,随便一瞥,年轻女性就被收进正、辣、恐龙的各色箩筐里,供人品头论足。这种“姿色至上”的潮流,不知不觉散发的性别偏见及容貌歧视,更值得警惕。
当媒体每天出现的都是非“正”即“辣”的“妹”新闻时,即使是台大人,又如何免于这种简单思维的框架?台湾高等教育泛滥,质量无法随量而升,更让社会庸俗风气入侵校园,这只是其中一隅。
评论说,“妹现象”的泛滥,其实是台湾社会轻薄化、肤浅化的表征。这个问题的最终症结,其实是在台湾,而不在台大。(特约记者 闵喆)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