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大陆棋后与台湾棋王的幸福生活(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写真:大陆棋后与台湾棋王的幸福生活(图)
2009年07月23日 1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7月23日下午,曾获得世界象棋锦标赛女子冠军的象棋国际特级大师高懿屏,与“台湾棋王”吴贵临在高雄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畅谈两人的跨海姻缘、10余年来的比赛及象棋普及生活。图为夫妻二人在其开设的棋馆对弈。 中新社发 董会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高雄七月二十三日电 题:大陆棋后与台湾棋王的幸福生活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翁阳

  在台湾约二十六万对跨越台湾海峡的婚姻中,高懿屏与吴贵临绝对是很特别的一对。

  一位是大陆棋后、二00一年第七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女子冠军;另一位是台湾象棋第一人、有“大陆以外最强象棋选手”之誉。而且,两人同为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

  七月二十三日,在采访第八届世运会间隙,中新社记者在高雄独家专访了这对棋坛“神雕侠侣”。

  结缘,并非一见钟情

  一九八九年,二十七岁、已屡夺台湾象棋冠军的吴贵临赴大陆常州参赛,与江苏才女高懿屏第一次见面。

  “那时,她才十三岁,知道我是高手,但我并不认识她,也没有特别的印象。”吴贵临如是说。

  “第二次见面,大概是一九九四年。我去江苏,她进队了(常州象棋队)。在川江火锅城,我们又有了一面之缘,但没有交谈。”

  “有了空泛印象之后,九五年有了一点感觉。三、四月份,台湾组团回访安徽,她是江苏队的队员,也去参赛。经过慢慢交往,我们谈得不错。考虑到离得比较远,每一次往返非常不便,我们交往半年多就决定早点结婚。”

  “结婚过程很顺利,但也有一点波折,因为她刚出成绩,所在队不希望她这么早谈婚论嫁。现在来看,我们已释然,一些曲折故事反倒丰富了回忆。”

  吴贵临侃侃而言,旁边的高懿屏只是一个劲地笑。她频频点头,很少插话。

  年龄相差十四岁,家人有无反对?高懿屏说,父母很尊重她的选择。

  记者问,当时是谁追谁?高懿屏“抢话”说:“当然是他主动啦。当时感觉他这个人蛮真诚的。”

  高懿屏还说,台湾尤其是南部民众民风淳朴,作为一名大陆配偶,她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异样的眼光。

  教棋,两人志同道合

  曾有报章形容,吴贵临和高懿屏一个是野战派,一个属学院派。对此,两人并不认同。吴贵临说,我下棋并非纯野战,注重理论与实战。两人学棋之路不同,但说是棋风相差很远,也没有啦,大同小异而已。

  众所周知,象棋根植民间。据估算,台湾的象棋人口是围棋的五、六倍。

  吴贵临说:“不同的是,围棋人口是显性的,象棋爱好者虽然众多,但大多‘潜伏’着。五年前,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做青少年的普及工作,并让象棋隐性人口跑出来。”

  高懿屏补充道:象棋是中国老祖宗的发明,但它不仅仅是一门游戏,还有其文化深度。这也是普及的要义之一。

  两人递给记者的名片有多张,除了是高雄市体育会象棋委员会的负责人,两人还开设了太子哈佛象棋补习班(棋馆)。棋馆共三层,小有规模,三楼是寝室。

  据高懿屏介绍,适逢暑假,前来学棋的孩子约有二百名。而近五年来,所教过的棋力不同的学生及爱好者不计其数。

  记者采访时,高懿屏刚上完课。与棋馆几名学生匆匆吃了便当,又忙着出门,赴学校教下午的课程。她说,晚上还有课。

  参加赛事、教棋、办比赛,令棋王棋后的生活很充实。高懿屏说,前些年,她和先生每年都要回江苏老家探亲。而这两年,一直没有时间回去。

  两人结婚十三载,仍未添丁。很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的高懿屏说,不是不想要孩子,只是太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吴贵临则说,孩子的事,走一步看一步。“一切随缘,说不定会领养一个孤儿。”

  难忘,两人同住一屋却各为其主

  高懿屏匆匆外出后,吴贵临领记者参观一楼、二楼的棋室,逐一介绍两人获得的一些奖杯及其背后的故事。记者注意到,棋室某个角落摆放了两人的小型结婚照。

  二楼悬挂着一副繁体字的“龙飞凤舞”横幅,十分醒目。记者以为是一位书法名家的作品。吴贵临说:“那是岳父大人的笔迹。”

  闲聊中,吴贵临还透露了一件令他最难忘的往事。“一九九七年,第五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澳门举行,当时,我们两个住在一起,但却代表不同的单位,高懿屏代表中国队,我代表中华台北。人家都觉得怪怪的。在前五轮,我们两个一路领先,但后几轮双双‘坠机’,她最后拿了女子组亚军,我得了个男子第三。”(完)

【编辑:谢宏钰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