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年中盘点之二:两岸经合续航力有多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经济年中盘点之二:两岸经合续航力有多大?
2009年07月14日 0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台北七月十三日电 题:两岸经合的续航力到底有多大?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刘舒凌

  十三日,周线已“连三红”的台北股市开高走低,重挫二百三十九点。据分析,跌因之一是台“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说ECFA要到明年才能列入两岸协商议题,引发市场失望性卖压。

  无独有偶。六月二十四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北京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签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今年下半年有望谈起来”;当天台股应声大涨一百八十二点。有台、港报纸评曰“范丽青一句话引发台股狂飙”。

  这一跌一涨,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投资者的期望之高。

  台湾区电电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十三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历经数十年特别是近年来的交流,两岸经济已形塑合则两利、利益关连的“命运共同体”雏形。假以时日,“中国概念”、大陆因素对台北股市、台企乃至台湾经济的正面影响会进一步彰显。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每每有两岸两会商谈、经济领域重大合作举措抑或大陆方面释出利多的消息,台股均会有所反应,绝少“无动于衷”。台北股市从今年第一个交易日的四千六百九十八点,到七月十三日的六千五百三十点;交易量从六百多亿元新台币,飙至一千二百多亿元;以及具有指标意义的晶华酒店股份一度跃升台股股王等,都有“两岸互动因素”“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助力。

  翻翻近来的台湾报纸,看看这里的电视、网站,充斥着“陆资”、“陆客”、“两岸定期航班”、“MOU”、“ECFA”、“ETF”等关键词及相关资讯。尽管看法有异,但业内人士多认为,两岸利多题材将在下半年继续发酵,“中概族群”仍稳居台股主流,观光、资产、金融、电子、汽车、营建等股份及台股基金将直接或间接受惠。

  此间有报章称,“七月起台股每月一两岸利多”;万宝投顾总经理蔡明彰形容,两岸题材可望成为台股下半年的“大补丸”,有MOU、ECFA与陆资题材加持,台股“灰姑娘”将变为“公主”。

  两岸互动与合作,台北股市无疑是“晴雨表”。当然,受惠的不限于此,面要广得多。开放大陆游客正式来台将满周年,尽管有需要检讨的地方,然三十六万以上陆客及其不菲的消费,相信不仅仅是旅游业者获益。大台北多位计程车司机向记者表示,他(她)们也能碰上陆客打的,小有所得。

  贸易方面,近些年大陆稳居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六月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额创八个月来新高,顺差上半年累计逾二百四十四亿美元,对台湾经济的贡献恐怕不是一句“太依赖大陆”所能了得。

  陆资来台,两岸业界呼声甚高,台湾方面更是“望穿秋水”,其后续效应值得观察。就因为市场传言被陆资相中,台新金等股价一度“天天创新高”。一项调查显示,若陆企来台投资,台湾“中坚世代”族群近八成愿意受雇。台大经济系教授林建甫则指出,开放陆资“一箭双雕”,活络资本加“和平红利”,将使台湾更上层楼。

  关于两岸商签ECFA、MOU,正像一句话可以引来台北股市大跌、大涨,业界已表露出“时不我待”的心情。台湾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认为,步伐务必要加快,因为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明年就要启动,两岸商签迟了,台湾相关产业可能受到冲击,并进一步造成新一波的失业潮。

  总之,两岸经合,互蒙其利。虽然无法用数字完全量化,然其对台湾经济的贡献是无法被低估、甚至“抹杀”的。若从宏观视野看,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两岸经济均带来一定冲击,而两岸关系的适时改善,两岸官方及民间的务实“牵手”,的确创造了“化危为机”的条件。可以说,两岸经济合作的潜力及续航能力很大、很强,端看如何行动。

  近日,日本策略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在接受台湾联合报系记者专访时直言,台湾对大陆的经济政策已经落后五年以上,再不好好思考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对策,台湾只有靠边站。

  于此需要指出的是,ECFA、MOU、陆资来台等议题既需要加快进程,又要考虑缜密、周延,做足配套措施,以免出现所谓的利多“钝化后遗症”及可能衍生的一定范围的负面影响。(完)

【编辑:卢岩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