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阳明大学生科系暨基因体所副教授蔡亭芬研究发现,CISD2基因调控哺乳动物寿命长短,这项老化生物医学的重大发现,登上最新一期国际知名期刊《基因与发育》。
蔡亭芬表示,长期观察基因剔除鼠发现,当基因CISD2缺失时粒线体会破损,因而传递细胞能量的分子(ATP)供应不足,导致肌肉萎缩、神经退化,进而出现视力退化、毛发苍白、骨质疏松、皮肤松弛等老化现象。
她指出,未来将进行人类基因CISD2表现量增加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应有助于人类抗老化与延长寿命。她并建议,不想提早老化的人,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能增加基因CISD2的表现量,预防老化发生。
蔡亭芬表示,这次研究发现是意外的结果。美国哈佛大学在2001年对100多户长寿家族做分析,发现人类第四号染色体上可能有决定人类长寿与否的基因存在。
她说,阳明大学的研究团队原本在定序第四号染色体,找寻发生肝癌相关基因,却意外发现基因CISD2就在长寿的染色体区域内。研究还发现,基因CISD2在演化上被高度保留,低等动物(如果蝇)到高等动物(如人类)的生物都有这个基因。
另外,研究也发现基因CISD2突变会引发第二型“Wolfram氏症候群”,这是一种罕见的隐性神经退化遗传疾病,临床诊断包括幼年型糖尿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岁)、视神经萎缩(平均发病年龄为11岁)及早死(平均寿命为30岁)等症状。
“Wolfram氏症候群”依不同致病基因分为基因WFS1突变与基因CISD2突变两型,前者会导致细胞内质网病变;后者会引发细胞内的粒线体功能失调,导致视神经退化、眼盲、葡萄糖敏感、胰岛素分泌缺失等病状。
阳明研究团队未来会以基因剔除鼠研究作为疾病动物模式,了解“Wolfram氏症候群”第二型的病理形成过程,并找寻可能的治疗方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