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这个春天,一部全本昆剧《长生殿》将走进台湾,在它背后,是诉不尽的两岸情。
在台北公演之前,全本昆剧《长生殿》制作人、年近七旬的大陆资深戏曲编剧唐斯复在上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向记者讲述了与整理《长生殿》有关的两岸往事。
1993年,身为上海《文汇报》驻京记者的唐斯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个偶然的场合结识了台湾金马影后杨惠珊。当时杨惠珊及夫君张毅,正在故宫举办脱蜡筑造琉璃艺术作品的大陆首展。
“第一次见面,彼此相谈甚为默契,无论是艺术理念还是人生追求,都有共同语言,当时就相约‘台湾再见’。”唐斯复回忆,到了第二年自己恰巧有机会跟随大陆戏剧家协会组织的代表团首次赴台,且如愿与杨惠珊重逢。
“上世纪90年代,两岸文化交流可谓是阻隔重重,对我这样一个记者而言,要促成杨惠珊琉璃艺术作品的上海首展,可谓每一步都在过难关。”在唐斯复的穿针引线下,杨惠珊的作品最终成功跨越海峡,走进了上海美术馆,并有幸获得了汪辜二老的题词祝福。
唐斯复感慨:“十多年前,促成一次两岸交流的艰辛,与如今两岸间较为便捷的往来,形成了鲜明对比。”她说,这些年来,千丝万缕的两岸缘,也鼓励自己沉下心来研究洪昇的巨作《长生殿》,经过整理修改,才有了如今即将在台北公演的版本。
“对于我的昆剧梦,杨惠珊一直给予行动和精神上的支持。”唐斯复说。2007年,杨惠珊为结识十多年的“大陆姐姐”唐斯复制作了全本《长生殿》的道具——琉璃翠盘。在剧中,大陆“杨贵妃”可以站在海峡彼岸艺术家亲手烧制的琉璃翠盘上,舞起“霓裳羽衣”。
大陆整理剧本,台湾创意道具。唐斯复与杨惠珊的“珠联璧合”在圈内传为美谈。
唐斯复说,其实“翠盘”仅是见证两岸文化人惺惺相惜的一个细节。今年,自己又带着杨惠珊专为《长生殿》设计制作的琉璃金钗、凤凰手镯赴台。
“台湾观众懂戏,他们耐得住性子坐下来品味,对诗词的修养很深,他们也希望在昆曲舞台上看到杨惠珊的最新创意,这将是多么美满的瞬间。”唐斯复微笑道。
2010年的这个春天,对于上海与台北两地的文化交流而言,显得很特别。与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的台北首演几乎同步,4月上旬,上海市市长韩正一行将赴台推介上海世博会。这期间,具有130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也将赴台演出。
“两岸之间,皆是缘分,我想《长生殿》是幸运的。”唐斯复说。(记者许晓青 李寒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