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悠悠,交流为大”——港澳委员发挥特殊优势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献策
港澳与台湾经济文化往来密切,许多来自港澳的全国政协委员因商务等原因经常赴台,对岛内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观察。一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让他们备感欣慰和鼓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港澳委员积极为两岸关系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表示,要发挥港澳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独特作用,发挥港澳委员的特殊优势,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先行对接”:建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
“建议大陆选择功能完备的区域,设立‘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就像当年深圳特区之于香港,珠海特区之于澳门。”
深圳、珠海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特区不但带动当地经济飞跃,而且成为当年开展港澳回归工作的试验区。”
他说,“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将是一个有助于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两岸合作、促进国家统一的平台。
许荣茂解释说,“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可实施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在两岸产业合作对接、两岸经贸自由化、两岸经济一体化等广泛领域先行先试,构建两岸经济利益纽带,形成休戚与共的两岸经济共同体。
“从2009年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来看,两岸都必须抓住历史契机,以新的思路,寻求新的突破,实现合作共赢。”许荣茂提议,两岸及港澳地区相关产业携手成立“海峡两岸投资发展基金”,专项投入“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城市化建设与产业发展。
与许荣茂不谋而合的还有香港大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秀委员。他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可选择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成熟的地方,如厦门、漳州、泉州等在闽台合作方面有渊源、起步早、进展好的城市及地区,与台湾的城市及地区进一步“先行对接”,作为两岸融合的制度试验区,为两岸全面融合进行必要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制度层面的准备。
“交流为大”:推动两岸民间全方位多层次往来
“万事悠悠,交流为大。”陈成秀委员的建言引起了港澳委员们的共鸣。
香港福建同乡会名誉会长施祥鹏委员每年都要前往台湾几次,深感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不但少而且存在许多误解。他告诉记者,台湾《中国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有超过六成台湾民众从未到过大陆,尤其是台湾中南部的许多民众对大陆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去大陆的人经常去,不去大陆的人从来不去。”
为此,施祥鹏提交了名为《帮助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真实情况》的提案。他在其中建议,两岸民间往来应向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其中旅游交流要注重扩大在台湾中南部的覆盖面。
施祥鹏还认为,两岸新闻媒体的交流合作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方面,应走在前面。同其他一些领域的交流比较,两岸新闻媒体交流的步伐还不够大,有必要将其列为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谈判的一项议题。除了实现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外,还可以通过两岸媒体高峰会、研讨会、交流团等形式,提高台湾媒体人士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为他们客观、公正报道大陆实情创造条件,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香港《镜报》荣誉董事长施子清委员说,希望两岸在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方面也能签署协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化、正常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陈成秀委员说,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两岸人民共同分享“和平红利”,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
他指出,两岸关系发展不怕慢就怕断,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要进一步扩大交流、加深了解、增强互信,这样就会产生“利益共同体”。
互动平台:港澳发挥独特作用
在会上,许多港澳委员都提到应发挥港澳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港澳委员要担当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责大任。
澳门委员梁华说,港澳和台湾在地理位置上相近,港澳同胞与台湾同胞有着长期的密切往来。“港澳工商界有不少人在台湾有生意,在台湾有亲戚的也很多,澳门有许多人都曾到台湾求学或正在台湾上学。所以,港澳在加强两岸联系和交流方面有着独特的桥梁作用。”
他以澳门为例说,多年来,澳门一直是两岸人员往来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两岸进行商谈的重要地点。几年前,在两岸包机商谈中就发展出所谓的“澳门模式”。正如中央人民政府驻澳联络办主任白志健所指出的,澳门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着先行先试的探索作用。
梁华说,港澳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成功垂范,增强了人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新形势下,港澳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桥梁地位仍大有可为,港澳委员更应利用自身优势,与台湾各界多接触、多交往,致力推动两岸四地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香港委员李大壮近年来常常往来两岸,组织两岸青少年交流研习营。在今年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扩大两岸青少年交流的提案。他说,近两年来,两岸经贸合作日趋扩大,在其他方面的交往也在发展,两岸青少年之间的直接交流更应得到全面推动。
“在推动两岸各项交流交往方面,港澳委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开拓新的交流渠道,构建新的交流平台,创造新的交流模式。”李大壮说。(记者李凯 陈键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