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公民遇到出头天
参与建国大业
回顾过去,从历次“十一庆典”所包含的台湾元素中,或可摸索到两岸关系变迁的大致脉络。
60年前的9月21日,来自台湾的谢雪红、田富达等6人作为台盟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尽心尽力。10天后,他们出席了开国大典。
现任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80岁的田富达回忆说,当他走上天安门城楼,在西侧站定时,惊奇地看到他先前所在的华北军政大学台湾队的160多名成员正在城楼下东侧的观礼台上向城楼上张望。“他们在焦急地等待毛主席的出现,这些同学本来是来北京参加分列式接受检阅的,后来中央领导特别安排他们在观礼台观礼。”
“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只觉得喉咙在动,却喊不出声。”田富达说,“天安被门城楼上下一片欢腾,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田富达,原名尤明·巴都,1929年7月出生在台湾新竹泰雅族部落,1946年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大陆打内战,后向解放军投诚,被送进大学深造。“真是感慨万千啊,台湾队中的不少人都像我一样是高山族,日据时期我们在台湾是三等公民,日本投降后我们是二等公民,想下山进城都要警察开路条。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们哪有出头天!”
从解放台湾到新开端
共享尊严荣耀
新中国成立后,依次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中断24年。期间,由于内战遗留并延续的两岸政治军事对立,在天安门前的历年国庆群众游行中,几乎都能看到类似“解放台湾”、“美国军队从台湾海峡滚出去”等口号标语,尤以1958年炮击金门后火药味最浓。
伴随着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中美建交等重大事件,中国内外政策环境发生积极变化。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被看成是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1981年全国台联成立,密切联络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并加强与岛内同胞联系。1984年,中国隆重举行35周年国庆阅兵游行,战车、导弹等现代武器亮相,歼击机、轰炸机翱翔蓝天,引发国际惊叹。也是这次庆典,开创了邀请大陆以外台湾同胞参加观礼的先例。
大陆开放后,每逢国庆都由台联出面组织台胞观礼团参访座谈成为惯例。1999年,新中国第13次国庆阅兵,群众游行首次出现以台湾地形为基座的彩车。来自台湾的吴琼恩感叹:“台湾和祖国大陆同文同源,本来就是一家人。两岸应当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中华民族腾飞,台湾同胞也可分享中华民族的光荣。”
但在李登辉时期乃至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一度倒退、波诡云谲。直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两党冰释前嫌,在“九二共识”的前提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画下愿景。在中国大陆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渴盼多年的大三通终于去年实现,经贸文化交流密集展开。针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大陆还建议可从退役军人交流开始,启动两岸军事问题的接触。
有分析人士指出,站在60年后中华民族历史的新开端,邀台湾人士观摩阅兵是两岸关系回暖的直接体现,也可看作为军事交流“预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去年底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讲话时明确表示,要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骄傲自豪”,已为广邀台胞观礼埋下伏笔。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