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黄帝陵。取自阿里山的一抔土和日水潭的一瓶水洒入黄帝陵园的侧柏林中……
祭祀的乐音在千年古柏间缭绕,仪仗缓缓前行,引导着海峡彼岸的来客走向黄帝陵,走向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百位参加“情系长安”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台湾文化界人士虔敬而行,心中澎湃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慎终追远的情感。
“唯我黄帝,中华祖先,天纵神圣,公孙轩辕,炎帝失鹿,三克阪泉……”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曾永义恭读祭文,表达后辈对始祖“唯我黄帝,中华祖先,子孙代代,赓续绵绵,立国东亚,寰宇之颠,光辉普照,日月周旋……”的敬仰。虽然正值盛夏,但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程建人和焦仁和、许信良、黄光男等主祭人西装领带,一丝不苟,向黄帝陵献花、上香。鼓击九通、钟鸣三响,全体祭拜者三鞠躬,绕黄帝陵逆时针一周,寓意念祖思亲、追本溯源。
据当地人介绍,1987年首批返乡台胞来祭黄陵,抚陵大哭,令在场老乡个个落泪。黄陵世世代代凝聚着中华儿女对祖先、对土地、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坚守。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在甲午战争后“拒倭守土”失败后,曾来祭拜黄陵,留下诗句“袖中一卷英雄传,落日来登黄帝陵”;100多年后的今天,台湾明道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维德对记者说:“文化在而民族在,黄帝在而民族在,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而千年不倒,是因为我们敬祖先,敬文化。”
台湾来客在黄陵栽植柏树20棵,立碑纪念。他们专门带来了阿里山的土和日水潭的水,用台湾的水土培植新柏,当来自彼岸的水土融入黄帝陵园时,掌声响成一片。
轩辕庙里,4000多年的古柏下,台湾画家吴世伟、林铨居马上掏出本子写生。两岸书画家刘国松、江明贤、陈坤一、陈志声、陈朱等在一字排开的画案前展纸挥毫。陈坤一在自己的诗句前向记者讲解道:“但使明眸穷万里,汉声震铄慰华颠。这两句是说大家的眼界都放宽一点,向前看,这样就会令我们的民族再向前发展,以慰前人,也让我们这些头发白了的老人家放心。”
翻开黄帝陵百年来的篇篇祭文,字里行间深藏着全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艰难路程。历史不能改写,但明天可以创造。一场祭陵,每个人都会想到:中国人如何才能不愧对先祖?(陈晓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