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在北京饭店会见高雄市长陈菊时,陈菊表示将全力保证7月在高雄举办的世运会安全。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八日电 题:谁在催促民进党?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民进党籍高雄市市长陈菊今年五月突破禁忌,率世运观光行销团参访京、沪。“检讨过去有关两岸关系僵硬政策”的要求在民进党内顿成焦点。多位党内人士借机再次提出“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的交往已无可回避”。
“面对大陆”,这是长期被民进党刻意忽视或回避的老问题。
早在二十余年前,民进党代表性人士就与大陆方面有过接触、交流。前年十月,前全国台联会长林丽韫在中共十七大媒体采访会上透露,一九八四年出席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她曾与彭明敏、黄信介、许信良等沟通两岸问题。这段讲话证实,民进党组党前,大陆方面就展开与该党人士的接触。
在此前的一九八一年,全国台联成立,开始在两岸交流合作上担当重要角色。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杨毅周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说,一开始全国台联无法与台湾岛内直接联系,就组团到海外,与海外的台湾乡亲沟通接触。
杨毅周说:“当前的两岸关系是从一九四九年开始的”。在国共内战和全球冷战的双重对立对抗格局中,两岸近三十年里音讯难通,来往几近断绝;虽然大陆方面一九七九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鼓励两岸同胞交流交往,但是,“当时两岸严重对立对抗的结构完全制约着两岸同胞交流的步伐,使之迟迟无法起步”。
林丽韫在前年那场记者会中向记者表示:“我当时是全国台联的会长,彭明敏当时和我们接触还有所不便,他被说成‘台独精神领袖’,我也了解,我和彭明敏在美国见过两次。”
林丽韫还透露,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曾在北京接待吕秀莲,在北京饭店交流男女平等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蔡国斌就吕秀莲以“午报社长”身份访问大陆的议题建议:与台湾泛绿人士接触,应是愈深入愈好,让双方的沟通渠道畅通。
大陆方面与民进党人士二十余年前早有接触。但是,民进党长期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甚至造成台海危机,多年来却不愿检讨、反思其大陆政策。
一九七九年到二00八年,大陆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两岸进入一个“和平开放阶段”,它是“台湾同胞重新认识大陆的过程”;杨毅周说,这期间,两岸经济发展的速度出现倒置现象。
杨毅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两岸同胞交流工作。他说,两岸交流开始时,台湾较早富裕起来,称为“台湾钱淹脚目”,大陆改革开放一切还在起步阶段,有些台胞因此觉得台湾比大陆什么都要好。
“但三十年过去了,大陆迅速发展起来,台湾的发展反而滞后”。资料显示,三十年来两岸贸易发展的突出特征是台湾对大陆出口多,自大陆进口少;近年,大陆更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全球区域一体化发展渐成趋势,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因工作、学习、生活关系来到大陆居留。“大三通”的逐步完成构建了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尤其二00八年以来,金融风暴吹袭全球,两岸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联系成为抵御危机的重要依靠。
海基会二00六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受访者有家人在大陆投资、工作或居住者占百分之十五,受访者本人或家人曾在大陆居住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占到了百分之十七。
台湾民众对于两岸交往的看法发生改变。去年六月,台湾“研考会”民调显示,百分之六十七点二的民众对两会复谈结果表示满意,百分之五十四点五的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更加友善,百分之七十三点九的民众同意两会复谈结果有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
新情境下的民意,要求民进党面对大陆、提出策略正面处理两岸关系。
面对选举压力,民进党地方县市长、民意代表更急迫于谋求改变。五月十九日,高雄市政府曾以“新流感疫情”为由,发布新闻《陈菊市长取消北京行》。前民进党“立委”李文忠当时即表示,民进党什么时候把两岸关系变成是一种禁忌,这是很荒唐的,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民进党怎么会这么没有信心。好在几经折腾,陈菊最终还是“登陆”了。台湾媒体称此为“破冰”。
长期进行民进党研究的学者徐博东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出,当前民进党两岸对抗政策与现实严重脱节,已经面临着不得不调整的临界点。
他也指出,理性务实派的主张能不能占上风成为民进党内的主流,还需要观察;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陈菊“破冰之旅”对于民进党来说,毕竟迈出了可贵又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