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岛陆资只是登陆台资零头 进展缓慢如何推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入岛陆资只是登陆台资零头 进展缓慢如何推动?
2009年12月10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5月,大陆发布企业赴台投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陆资入台的办理程序。6月30日,台湾方面也发布相应规定,开放192项产业的陆资入岛。近半年过去了,陆资赴台进展仍显缓慢。

  12月8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和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主办“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两岸相关主管部门、产业界人士近200人聚集北京,共同讨论此中问题和产业合作的愿景。这次研讨会传出什么讯息?

  入岛陆资——

  只是登陆台资的零头

  距离台湾方面宣布允许大陆企业入岛投资,公布陆资赴台投资清单已近半年。截至目前,在台湾正式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大陆企业仅有5家: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爱丽芬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据悉,另有几家企业刚刚向商务部提出赴台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正在办理核准手续的企业数目也不算多。

  谈到陆资入岛状况,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律师毛立慧感叹:“目前入岛的陆资总价值只有500多万美元,相比于台商投向大陆的3000多亿美元,只是个零头。”据毛立慧介绍,目前已入岛和正在申办入岛投资的大陆企业中,有一半是理律代理的客户。她说,台湾开放陆资入岛后,不断有大陆企业组团去台湾考察:“那时候媒体一天到晚都在报道这个事情。起初我们以为,会有很多很多的大陆企业过来,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的代理案子。”她说,对于陆资入岛缓慢,台湾相关业者很着急,所以此番特意组团来大陆参加研讨会,宣讲台湾的投资环境和注意事项,为台湾招商。

  座谈会上,台湾业者对大陆投资和两岸产业合作表达了强烈的期待。台湾彰化县工商发展投资策进会柴总干事介绍当地投资环境时声情并茂:“给我3分钟,我给你一个完整的彰化县!”

  开放项目——

  并非大陆业者的兴趣点

  对于陆资入岛现状,商务部有关部门官员总结,目前大陆赴台投资集中于服务领域,主要从事批发、零售,或通过分公司、办事处从事业务联络和市场拓展业务,尚属于了解市场、熟悉环境阶段。而且多年来,两岸投资合作不平衡,台商到大陆投资已达到较大规模,但大陆企业对台湾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还不太了解。因此,两岸产业的真正合作与发展,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毛立慧对此表示认同:“台湾对大陆资本的进入几十年不开放,不可能一朝开放就有很快速的发展,商业行动总要一步一步来。”据她个人观察,步伐迟缓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开放的投资项目并非多数大陆业者的兴趣点所在。她以中国移动赴台投资不成为例:“大陆企业感兴趣的是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但这些领域在台湾是被保护的。”她还表示,今年年底台湾将开放新一批投资项目,他们对这个新名单“拭目以待”。

  台湾“经济部”投资业务处处长凌家裕回应: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台湾方面的确会进行检讨,开放新一批陆资入岛投资项目。不过他表示,项目如何开放是“大家的事”,不能保证一定满足业者要求。

  “软硬”结合——

  两岸产业才能实现共赢

  尽管尚有长路要走,与会者仍对两岸产业进一步合作寄予期待,并抱有乐观态度。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大陆鼓励和支持大陆企业结合两岸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赴台湾投资,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他表示,大陆将积极推动两岸产业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从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开始搭建合作平台,逐步形成两岸合作的产业分工布局;创立共同的技术标准品牌,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支持台湾服务业投资大陆,开拓市场,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赖正镒也表示,建研会乐于为大陆企业到台湾设立营运据点提供服务支持,迎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欢迎大家随时到台湾”。

  座谈会上,北京一家环境技术公司公开询问,如何赴台投资污水处理项目,因为此类项目尚不在开放投资之列。台湾“经济部”投资业务处处长凌家裕建议该公司,可先采取与岛内企业合资方式进入。

  有大陆业者向记者表示,看得出台湾赴大陆招商的迫切心理与诚意,但遗憾的是,他们属意的投资领域尚不开放。他还表示,企业投资必须谨慎,首先考虑投资是否安全,然后才是能否赢利。他表示,衷心希望两岸关系持续改善、政策环境长期稳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放心到台湾去,大陆市场和制造力这样的硬实力,才能与台湾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这些软实力高效结合,实现两岸产业的互补与共赢。(王昭)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