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3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刊出署名文章说,美国行政部门日前正式通知国会对台湾军售,项目涵盖总值逾新台币二千亿元的六笔(五项)武器系统;即便这个让台当局“雀跃不已”的军购案看来已成定局,笔者还是要将反对的想法重述,以尽言责。原文摘编如下:
这项军购案的成案,一方面代表在敷衍民众上,新旧“政府”如出一辙,例如:为什么我们需要三十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什么我们需要三百三十枚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政府”不曾向民众细心解释,这二项武器对台湾防务的军事战略意义为何,也没对民众尽责的做成本效益分析。在这份军售清单后面,我们看到的只有行政部门“有军购即善”的敷衍和傲慢,以及立法部门特别是“国防委员”不负责的护航。
另一方面,这也代表“政府”仍不能自拔于军购迷思,不能务实地以宏观角度思考自身的战略处境。对这一点,我们必须从军购的本质来说明。军费提高表面上增加了形式军事力量,实际上却会因为“国力”耗弱,反而减损力量。以美国为例,其国债已经超过十万亿美元,而用于伊拉克战争即有五万亿之多。既然马“政府”要把更多力量放在追求两岸彼此双赢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上,用以促进双方共存共荣,希望一点一滴的消除彼此的误会与敌意。笔者完全不懂为何马“政府”仍要维持不合现实的防务预算及采购既无用又无助台湾发展的武器。
来看看德国和法国的例子,德法自一八七○年代发生普法战争后,一直是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的火药桶。两国持续百年的敌意,给了彼此升高军备的理由,然后,在恐惧对方不断增加的武力阴影下,终有一方忍不住先动手,而爆发了一次比一次激烈的战争。直到双方有朝觉悟,结成了欧洲煤钢组织(欧盟的前身),把经济绑在一起,让彼此的利益融合无分的时候,战争才真正的远离了德法。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无法从军备竞赛中获得,要和平,促进善意交流是唯一路径。
正视现实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可惜的是,政治人物往往因为担心被套上“失败主义”、“中共同路人”的帽子,而失去了正视现实的勇气,也不敢真心的向民众清楚阐述他的理念。二十多年前大陆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岸之间即便仍有“龃龉”,但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却是向和平方向发展的。或至少,战争是遥远的。
如果用“投资学式”观点解释,今日“投资和平”比“投资战备”会更务实划算。前“政府”巨额军购的逻辑错在,预期“必战”,于是得出“必备战”的结论。这是一种断头断尾的井蛙逻辑。在尾巴部分,不管即使“必备战”也不会赢。在开头的部分,更不愿去精算,与其“备必败之战”,何不把相对的资源力气,对内全力支持内政、提升综合“国力”,对外用来构建善意、交融、化异求同的两岸关系。
令人不解的是马“政府”既然洞悉了两岸利益互依的必要性,为何在防务预算的配置上完全看不出调整的勇气。(陈长文)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