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出席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嘉宾,并同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合影。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四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出席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嘉宾,并同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合影。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中新网7月23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松绑两岸资金 台湾为经贸关系补课》指出,应该看到,在海协会海基会恢复商谈、周末包机顺利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游正式启动后,两岸关系正走向日趋和谐的未来,而以两岸深化合作经济助台湾渡过难关(最好两岸双赢),正是稳定和谐气氛的重要因素,亦符合海外华侨华人的美好期许。
文章摘录如下:
为极端政治主张而导致经济低迷的台湾,近来正走向宽松的两岸政策选项。
台行政当局17日通过“大陆投资金额上限松绑及审查便捷化方案”,非中小企业赴大陆投资上限由净值或合并净值的40%放宽为60%、个人赴大陆投资上限从现行8000万元新台币放宽为每年500万美元等松绑方案,自8月1日起施行。
此外,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也希望大陆资金能入台投资资本市场和 “爱台十二项建设”。台经济部门已初拟“大陆地区居民入台投资许可办法”草案,也将在8月处理。
对于上述动向,大陆国台办也在上周末公开表态欢迎“台湾有关方面决定放宽台商在大陆投资限制,对于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岛内工商业界、台北欧洲商会等外资更是积极回应,台湾股市近日也连续上涨,鸿海、台塑、统一等“登陆概念股”拔头筹。可以肯定,两岸资金双向流通的真正实现,无疑将是两岸关系的大事:
首先,资本间“有去有来”的合作,既是两岸产业分工的需要,也是两岸经贸合作走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对投资及金融政策的开放度、资金往来的速度和透明度,要求更高。推动台资、陆资互动,无疑符合今后两岸产业整合、升级的战略重点。
自台商西进大陆以来,无论是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石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以电子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两岸经贸合作一直比较注重制造业。直到2005年,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主席先后访问大陆,并同中共中央达成广泛共识后,两岸经贸合作才开始迎来“服务业渐挑大梁”的时代。
其次,过去八年,执政的民进党专注于意识形态争斗,忽略经济基础建设,不仅加剧了两岸贸易与投资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与投资远多于大陆对台湾的出口与投资),还造成岛内经济需求不振,产业资金严重失血。岛内社会对两岸经贸中的资金单边流动、企业外移后的产业空洞、转型后的结构性失业深感忧虑。
为了纾解经济之困,携“扩大内需、建设台湾”上台的马英九当局选择加快两岸开放,无疑值得肯定。因为,争取到大陆资金赴台,台湾非但不必担心经济“空洞化”,运作得当,反而可促进产业升级——大陆观光团近来对岛内旅游业的积极影响便是明证。
再者,当前世界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油价高企、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正处于激烈动荡中,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股市都应声下挫,两岸均面临巨大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两岸必须思考深化经济合作,增强两岸资本市场的互动和流通,以共同抵御潜在的经济风险。
马英九当局上台以来,台湾对两岸经贸深度合作正逐渐回补八年“缺位”。在大陆方面的积极回应和支持下,两岸关系渐露和谐气氛。而当岛内政治矛盾逐渐弱化,民生经济问题便上升为主要矛盾。当前,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和岛内经济环境并不理想,但是民众要求马英九兑现竞选承诺的呼声仍很高,“马上,就必须马上好”的诉求弥漫台湾社会。若不能抓住机遇,台湾仍有激发新一轮政治危机的可能性。
应该看到,在海协会海基会恢复商谈、周末包机顺利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游正式启动后,两岸关系正走向日趋和谐的未来,而以两岸深化合作经济助台湾渡过难关(最好两岸双赢),正是稳定和谐气氛的重要因素,亦符合海外华侨华人的美好期许。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