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会谈气氛比我们普遍预期更好,现在台湾主流媒体的报道都弥漫着一股乐观气氛”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任韧发自北京 “‘胡萧会’结束,台湾记者肩上的报道任务一下轻了90%。”杨钊在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兴奋又轻松,作为台湾东森电视台特派海南采访博鳌论坛的记者,他全程参与了台湾媒体对“胡萧会”报道的拼抢大战。“会谈气氛比我们普遍预期更好,现在台湾主流媒体的报道都弥漫着一股乐观气氛。”
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海南博鳌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意见。
两岸面临重要历史性机遇
12日下午5时35分,胡锦涛在博鳌论坛会议厅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孔雀厅会见萧万长。在此之前,厅内早已挤满了两岸记者,“长枪大炮”般的摄像机和照相机早已架好,等待拍摄两人握手的照片。当胡锦涛和萧万长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闪光灯闪成一片。
萧万长自从2003年以来每年都率团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他表示获益良多。“我是台湾经济发展的老兵。”萧万长说,他深感两岸经济密不可分。他表示希望尽快启动两岸周末包机、实现大陆居民来台湾旅游,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尽快恢复两岸协商。萧万长还提出重启两岸交流的16字建议——“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共赢”。
胡锦涛在会见时表示,“早在30年前,我们就主张开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他强调,当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力推进。
整个会谈,正如萧万长所言,“很坦诚、很友善、很融洽,也有成果”。
萧万长博鳌备受礼遇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是会谈的切入点,但我们显然能从中解读出政治含义。”杨钊说:“会谈的象征意义很重要,而实质意义又大于象征意义。从台湾角度看,萧万长表达了国民党的诉求,他提出16字建议也得到胡锦涛的正面回应。这一点让岛内看衰‘胡萧会’的人无话可说。”
在博鳌论坛超过90人的台湾媒体大军里,蓝绿媒体自然有着各自的解读。“蓝绿媒体在报道‘胡萧会’时确实有不同观点,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杨钊说:“比如中天、东森这样的蓝营媒体就认为萧万长参加博鳌论坛规格很高。从座位排序上来看,萧万长备受礼遇,因为过去参与博鳌论坛的他,都只能坐在二三排,今年却可以坐在最前面,看出大陆方面对萧万长此行的重视。另外相较萧万长前几次到博鳌,要自己持证入关,这次有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到机场接机,已象征一种‘规格高的礼遇’。但是三立、自由时报、民视这样的绿营媒体,却认为将萧万长与香港、澳门行政长官座位并列,是‘刻意矮化台湾’;连萧万长持台胞证进大陆,居然也成为发挥议题。”
“但是媒体主流声音还是乐观的。”杨钊补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因为民意摆在那里,现在希望两岸关系回暖的人越来越多。”
中央对台湾媒体“展现姿态”
事实上,新闻大战早在萧万长率领的台湾代表团抵达海南之前就开始了。“战场”硝烟初始于对采访权的争夺。萧万长选在3月22日后补申请参加博鳌论坛,固然有避免在选前申请遭到民进党“抹红”的考量,但对台湾媒体来说,却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仓促应战。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采访申请,论坛主办方最初的回应相当无奈:“受理期限已过,非常遗憾。”
“没想到国台办特事特办,而且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把原属于大陆媒体的采访名额拨划一部分给台湾媒体,我们才能够成行。”杨钊说:“中央对台湾媒体报道提供方便,这展现了一种姿态。”
杨钊很感叹台湾同行间的激烈竞争:“萧万长4月11日下午飞抵海口机场后,为了把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接机的画面第一时间传回台湾,所有记者都像疯了一样抢订有宽带的酒店;12日下午‘胡萧会’比原定时间延后35分钟,各家电视台都不断加订卫星,保证直播信号的顺畅。”
“采访的过程和结果都让人满意。”杨钊这样总结报道体会:“台湾主流媒体对两岸关系的报道,未来还会更乐观”。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