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提出了多项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尤其提出7月开放周末包机,让人们感受到两岸关系的春天即将到来。
不过,由于陈水扁执政8年,极力鼓吹“法理台独”,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两岸的经贸交流也受到很多限制,加上其他因素的存在,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人们应当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未来的两岸关系的发展,对未来两岸交流中出现的困难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20年前台商忐忑不安进大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台商以较为低调的方式进入大陆投资。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坤宗,1984年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考察投资时,心中忐忑不安,甚至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不敢透露。
他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说:“因为我很怕台湾‘政府’知道我回大陆投资。如果知道了,他们就会干扰你,甚至禁止你一年不能出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改名换姓,跟我母亲姓,叫王承勇。”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后,一些台商开始率先进入大陆,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由于两岸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再加上台当局对祖国大陆的刻意丑化,初涉大陆的台商,内心往往充满了紧张和焦虑。
此后,随着对大陆的逐步了解,大批台商到大陆投资。据报道,从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到2007年,台商在大陆投资已是遍地开花。截至2006年底,落户大陆的台资企业,达到7.2万家。许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祖国大陆也出台了许多惠及台商的政策。《世界新闻报》记者去年12月在江苏昆山采访一位台资企业管理部的经理时,他告诉记者:“昆山市政府很热心,积极帮我们办理各种手续。昆山实行‘一站式办公’,行政体系相当便利。”
记者在采访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鸣时得知,由于昆山受县级市的级别所限,手中的审批权有限,有时,为了满足台商的一项要求,昆山市的领导就陪着台商到省里、上北京,来来回回跑很多趟。
这些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陆的惠台政策,台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由于民进党当局迟迟不开放“三通”,台商还是感觉在两岸交流中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不少台商抱怨,和香港商人、韩日商人比较,台商的处境最微妙——香港商人是“自己人”,有什么问题就向特别行政区政府报告;韩日商人,是外国人,也有一条两国政府间的外交渠道。
台商迫切希望开放“三通”
在大陆的台商有百万之众,他们盼望“三通”之情十分殷切,主要是基于大陆有全球最广阔的市场。大陆经济持续高速成长,发展事业可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台湾当局迟迟不开放“三通”,已令台商错过了许多商机,令人遗憾。尤其近年岛内经济持续放缓,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已被广大台商视为改善台湾经济的良药。
很多台商表示,封闭对台湾经济没有任何好处。而对于民进党一些政客的偏激行为,一些台商认为,这只能使台湾经济日益衰竭,台商的实力被不断削弱。
独家代理在上海销售台湾水果的吉谷商贸总经理林志鸿,在接受大陆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三通”能降低一半运输费,缩短两天到货时间,这样能大大降低台商的经济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对台湾本岛经济有相当大的正面作用,“我们乐观其成,这不仅对台商是利好,实际上岛内民众受惠更多。”
7月份开放周末包机
据台湾媒体报道,为实现两岸“三通”直航的政策,新当选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4月3日邀集幕僚磋商。据规划,国民党将先依“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推动制定许可办法,实现两岸海空直航。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说,马萧就职后,两岸两会(海基会、海协会)可望尽速恢复协商,包括周末包机都可透过两会模式达共识,随后交由民间磋商细节。
海运直航部分,马英九办公室规划在5月20日前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两岸往来船只绕航第三地的限制取消,实现真正的直航。
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得到了台商的欢迎。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说,马英九允许两岸进行自由贸易,可以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于洋、朱曼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