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学者:篡改“中文”,陈水扁的蹩脚把戏

2008年03月06日 13:37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入关键时刻,陈水扁当局又故伎重演,通过修订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用语,把“国语”改称“华语”,把“中文”改为“汉字”,把“中华文化”改为“本国文化”,把“乡土语言”改为“本土语言”,以惯用手法搞“去中国化”活动。

  台当局的用意仍是凸显“台湾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培植台湾青少年“台湾主体文化认同”,以形成对台湾的“国家认同”,这是近些年来台湾当局的一贯做法。

  “去中国化”登峰造极

  在李登辉主政后期,台湾当局就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增设“乡土语言”,从小学生开始培养“台湾主体意识”。1997年,台湾初一年级使用新编教科书《认识台湾》,将台湾视为“无主之地”,鼓吹“新台湾人意识”,削弱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甚至为日本在台殖民统治歌功颂德。

  陈水扁上台八年来,为推行“渐进式台独”,变本加厉地搞“去中国化”,任命“台独”分子把持教育机构,将“台湾主体性”列为“四大教育施政纲领”,不仅公务员应考废除“国文”、“宪法”、“本国史地”科目而增考“日本近代史”,初等考试“本国史地”命题范围仅限于“台澎金马”,而且把台湾“乡土文学”改为“台湾文学”,把“汉字”改成“文字”,用“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取代汉语拼音。

  特别在高中历史课中增加“台湾史”而缩小中国史,在“台湾史”中切断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在中国史中截去“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演变,纳入“台湾地位未定论”,否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正当性,只谈“日本放弃台澎金马”,不谈台湾归属问题,扭曲中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知。

  去年以来,台湾当局又在高一历史教科书中删除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黄花岗72烈士等内容,不提南京大屠杀,美化日本对台统治,并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删改五千多个所谓“不当用词”,如将“国画”、“国字”、“国剧”、“中日(甲午)战争”、“两岸”、“台湾地区”等词改为“中国水墨画”、“中国文字”、“中国京剧”、“清日战争”、“两国”、“我国”等词,使“去中国化”活动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这次在修订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用语中,台湾教育部门有人指称:“中文指中国地区使用的文字”,鉴于中国大陆改用简体字,因而“将台湾使用的繁体中文改称汉字是有道理的”,将“国语改称华语,可以让外国人来台湾学习时更没有隔阂,更符合时代潮流”。

  中华文化贯通两岸

  这是错误的言论。众所周知,中文作为中华民族母语,是包括汉字和汉语在内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系统,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两岸文化血脉相通,都是中华文化,因而两岸同胞都使用共同的汉字和汉语。

  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符号,从整体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会意文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表识功能,在世界文字中独具特色。从商朝甲骨文算起,汉字形成和发展已有3500多年历史。正是由于古人对汉字的创制与使用,中华民族才进入文明时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收录汉字9353个、异体字1163个。秦汉之际,汉字第一次大规模输入日本和朝鲜。同时,大批汉字承载着中原文化向南方传播,南方各少数民族开始使用汉字。已定型化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伴随文化交融和人口流动大规模输入台湾,成为通行文字。

  上世纪中期,国民党退台后,台湾通行汉字规范化。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就收录汉字49888个。两岸使用共同的汉字,不过台湾迄今仍使用繁体字,而大陆于1956年1月、1964年相继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通行简化字,对推动汉字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新华字典》收录繁简体对照汉字20973个,《中华辞海》收录繁简汉字87019个。不能说台湾使用繁体汉字是汉字,大陆使用简化汉字就不是汉字。不管繁体字或简体字,都是中国汉字,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文字。

  汉语是中华民族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社会活动最重要的思维交际工具,包括特殊语音、严谨语法、规范书面语、通行普通话与地域方言在内,成为两岸同胞通用语言。现代汉语除普通话以外,还有北方语、吴语、湘语、赣语、粤语、客家语、闽语七大方言及口语。台湾同胞绝大部分是大陆汉族移民后裔,既通行普通话,又流行方言。台湾方言以闽南语覆盖最广,与大陆闽南语如出一辙,许多方言词汇相同,主要分布于福建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岛、台湾大多数汉族居住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语在台流行很广,与广东东部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西南部及湖南、四川一些地区客家语一脉相承。有悠久历史的汉语是两岸同胞交流工具,什么力量也割不断。

  蹩脚的篡改

  中国语言经历由文言文向白话文发展过程。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中国书面语两种形式。文言文词汇丰富、语言凝练,但离群众口语越来越远。早期新文化运动承担了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责任,白话文迅速席卷中国社会。1920年,北洋政府承认白话文为国语,白话文成为中国正宗语言。新中国成立后,白话文在大陆成为通用语言,现代汉语词汇得到发展,仅《中华辞海》就收录汉语词语380566条,《辞海成语词典》则收录汉语成语49050条。

  从上世纪20年代起,台湾同胞一直为普及白话文而努力,但在日本殖民统治下,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1945年台湾光复后,白话文开始在台湾通行。在两岸同胞努力下,白话文已成为两岸通用语言交际工具。

  由此可见,台湾当局把“中文”改为“汉字”,把“中华文化”改为“本国文化”,不符合“中文”和“中华文化”特有涵义,令两岸同胞感到十分蹩脚。因为“汉字”是“中文”组成的最小单位,不能取代“中文”全部内涵。如果把“中文”片面理解为“汉字”,就等于篡改“中文”内涵,减少“语音”、“语法”、“词汇”、“普通话”和“方言”等很多内容,这在中国语言文字逻辑上不能成立,必然误导台湾中小学生对中文的正确认知。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成果总和,台湾当局强调所谓“本国文化”则不能涵盖全部中华文化。

  至于把“国语”改称为“华语”,把“乡土语言”改称为“本土语言”,其用意则十分明显,无非是想凸显台湾是类似新加坡那样说“华语”的“国家”。台湾当局对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用语做如此修改,意在割裂两岸血缘历史文化关系,凸显“台湾文化”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为“台独”奠定教育文化基础。

  两岸同胞具有共同血统、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和民俗宗教传统,都是中华民族一部分。陈水扁当局既无法改变中华民族凝结要素去再造“台湾新民族”,又无法脱离中华文化传承去再造所谓“台湾文化”。两岸同胞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这是两岸同胞亲情交往和文化共识的基础,这种黏合剂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台湾少数人在教育领域继续搞“去中国化”活动,终将徒劳无功,难以割断两岸的中华文化传承。

  (作者:娄杰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文史研究所所长) 

编辑:魏恒】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更多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