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7日电 香港《大公报》17日刊发崔宁的评论文章认为,台湾当年“解严”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访问、经商投资,并于四年后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响应了大陆的和平主张,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台湾社会具有深刻影响。
文章称,二十年前台湾社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内部看,台湾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变革打下坚实基础;从外部看,大陆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对台政策已经以“和平”为主旋律。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执政者顺应潮流,令台湾社会进入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由此可见,台湾“解严”是台湾内外因素变化的必然要求。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今天的台湾社会首先要弄清楚“解严”价值究竟在何,尤其是现在的执政者更应该借此机会,重温历史、分析问题,使台湾社会发展不间断、不停步。
文章说,日前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斗争需要,一方面夸大其词,清算国民党在戒严时期的罪恶,一方面在“行政院”发表的《解严20周年报告》中,不负责任地抄袭引用不具权威性的受难人数。作为“解严”最大受惠者的陈水扁未能超脱自我和党派意识,没有去客观地分析社会历史,自诩为民主化身、“解严”的英雄,认为国民党有罪恶,民进党有功劳。
文章表示,“解严”二十年后,民进党由当初组党时的百来人,发展到今天成为执政党。作为现在的执政者,面对历史,纠缠于“解严”的历史功劳和统治者的功过是非,并没有实际意义。二十年前蒋经国在当时环境下,顺应潮流“解严”,对台湾发展做出贡献,而执政了近八年的阿扁又做了什么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呢?阿扁应该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