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对外”的演出
7月23日,民进党“全代会”在“拖堂”数个小时后终于结束,外界对民进党“勇敢承担”的期待也告落空。除了徒具形式的“要反省、致歉”口号外,整个过程呈现全面“挺扁”气氛。
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内“四大天王”始终摆脱不了权力布局思维,因此在陈水扁宣布不会辞职以后,谁也不愿冒险出手,动摇当前的权力平衡。这也就是为台湾媒体诟病的“恐怖平衡”。四个人,及其背后的利益中心,按兵不动,目标皆为2008年“总统”候选人。
在民进党“全代会”的中常委选举中,苏贞昌的“泛苏系”在10席中常委中拿下6席,加之他手中握有行政大权,俨然成为民进党内第一人。但陈水扁仍然掌握“阁揆”的任免权,因此苏贞昌必然要与陈水扁保持“一定水平”的关系,而不敢贸然与之决裂。
“苏贞昌占上风,并不意味‘恐怖平衡’的结束,只是一个长久过程的起伏。” 蔡玮说。
为了安抚民众的不满情绪,减轻来自社会的压力,民进党仓促之下“解散派系”,增订被称为“赵建铭条款”的“廉政条例”。
民进党是从结合各草根势力起家,一直是维持派系共治的文化。因此,尽管派系权力争斗早已成为民进党的包袱,但民进党一直难以将其革除。
在高票通过“解散派系案”后,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称“此举也是反省”,“有助于党的团结与发展”。但外界则更倾向于把“解散派系”解读为民进党其他势力对“亲苏”的“新潮流系”势力的集体抗衡,这一点可从“新潮流系”前总召集人段宜康的牢骚中窥出端倪。他说,民进党没有面对真正的问题,而是把派系问题当成“假想的稻草人”。
虽然解散派系,但民进党在这之后举行的党内选举仍然充满“派系斗争”的味道。中常委改选时,各派系人马各自锁在办公室内,门禁森严,外人不得越雷池一步。民进党内人士也不得不私下承认:“派系在未来还是会存在,只是转入了地下。”
民进党打出的另一张牌——“廉政条例”明文规定,正副“总统”“立委”“政务官”“直辖市长”等主要公职人员,因掌握庞大“行政”及“立法”权力与资源,易产生贪腐行为,其家属更常借此对外以权谋私,因此配偶、直系血亲甚至亲家皆须受到条例约束,一旦涉及贪腐,必定要接受约谈调查。
但外界认为,这一条例只是做足姿态而已。
“‘全代会’是民进党一致对外团结自新的一场戏。”何亮亮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