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6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游客到台北故宫必看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依分级其实只是“重要古物”,而非“国宝”,而“清明上河图”原本也只列重要古物,后经审核才将其公告为“国宝”。
“国宝”与重要古物的最大差别,在于“国宝”如果要出借展览,必须经过台当局“行政院”核可。台当局从二○○五年底开始依照新版文资法实施古物分级制,分“国宝”、重要古物、一般古物三级。保管机关依法可以先针对馆藏“暂行分级”再送“文建会”所属文资总管理处审核。台北故宫自行分级的“国宝”有四万九千余件,“重要古物”三万五千多件。
耐人寻味的是,台北故宫暂行分级送审后结果逆转,除了“清明上河图”被列为“国宝”,另有五件重要古物也“升等”了。更有甚者,赵孟俯“行书赤壁二赋”根本未被提报,审议委员赴现勘时发现后建议补提报,结果也被列为“国宝”。
目前“文建会”已公告的“国宝”共有十七件、重要古物三十七件,其中台北故宫已被公告为“国宝”的典藏品就有十二件,其中有七件是升等后的结果,比率相当高。
故宫被“升等”为“国宝”的文物另有:宋代李安忠的“竹鸠”、李迪“风雨归牧”、倪瓒“容膝斋”、明宣宗坐像、祝允明“书七言律诗”等五件文物。
在专家眼中,“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图”非国宝?台北故宫副院长冯明珠说,把它们列为“重要古物”不带有贬低的意味,她认为它们是“人气国宝”。
冯明珠认为,上述“人气国宝”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上的不可取代性,远不及“毛公鼎”等故宫“国宝”,但它们的名气响亮,一日不可或缺。
冯明珠说,台北故宫的古物分级相当严谨,各有标准和规范。在专家们心目中,“国宝”指的是“历史上不可取代”、“拥有唯一的文化意涵”、“年代久远”、“独一无二”等。例如:传世的商周青铜器不少,但只有“毛公鼎”刻有五百字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因而独占鳌头。
“文渊阁四库全书”,也是全台湾仅此一套,无可取代。传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为唐代摹本,虽非王羲之亲笔却最接近他的真迹,也在故宫“国宝”之列。此外,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年代久远光是纸质的保存即非常不易,且是当时代山水画作的极致,皆为“全球唯一”的珍品。
至于台北故宫的“清明上河图”为清宫廷画家参考历代模仿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作,若此作为“国宝”,“那故宫典藏的很多书画可能也得跟着up up”。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皆为清代工艺品,年代不过是清代、论工艺也并非无可取代,故宫尚拥有两三件“翠玉白菜”,最出名的那件主要因古玉专家那志良妙笔生花的添加故事性而走红,乃致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有“毛公鼎”只知道“翠玉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