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我的小孩很好啊,每学期成绩都排前几名啊!”大陆配偶张小姐的女儿,目前就读小学二年级,同学中还有其它的陆配小孩。张小姐说,因为孩子还小,除了校方及老师,同学没人知道她孩子的母亲是大陆配偶,更感觉不到她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由于外配、陆配数量每年持续快速地增加,引起台当局及社会警惕,各种耸动的媒体报道,更加重社会人心的忧虑。于是,各部门推出许多规模庞大的辅导、辅助措施,但由于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对外配与陆配做出更详细区分,有时反而制造出另一种“政策歧视”,平添不需要辅导的陆配小孩就学困扰。
部分生活美满富裕 用不着辅导
丈夫在台北县工作、自己也上着班的陆配张小姐,原在大陆台商企业工作,透过老板的介绍认识了先生。几年来,她每年都会带女儿回娘家一趟,因为每次回家都会到香港、澳门转转,而先前也去过日本,因此,虽然对复杂的两岸关系,八岁的女儿不一定懂得,但相信她的眼界已经不同。
她小孩学校成绩不错,根本不需要额外的辅导,而张小姐每天除了忙碌工作,就是对小孩的接接送送,和台湾多数职业妇女的生活步调没有两样。
台当局推动的辅导、辅助措施,在一些陆配家庭看来,有些莫名其妙。一个娶了大陆配偶的台商就说,他看了许多报道和文章才发现,在台湾的社会里,他的家庭被视为“弱势团体”。
“我们家生活过得好好的,有自己的公司、每年缴一大堆税、一家子都融入台湾的社会中间,怎么成了‘弱势团体’?”
透过婚介来台者 才是问题所在
但陆配中间确实存在问题,只是这样的问题,是台湾社会的衍生性问题。住在桃园的陆配王小姐说,那些眷村陆配的故事,都已是很早期的事了,现在多数陆配年纪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中间,很少超过四十岁的。她认为,透过自由恋爱甚至网恋认识的陆配,一般生活状况正常,除了争取人权,似乎不太需要额外的辅导。
至于另一部分,王小姐估计人数占陆配半数左右的,则是透过婚姻中介认识,“这才是问题所在,才是需要辅导、辅助者。”
当局应详加区分 以免政策打折
根据调查发现,受访的九万三千五百多名大陆配偶中,受访者配偶身份为荣民、身心障碍、原住民、低收入户者,达三万四千五百余人,比例近37%,超过三分之一。
对于另一部分陆配,即因贫困企图透过两岸婚姻改善生活、使全体陆配的社会形象遭受影响者,陆配王小姐倒是豁达地说,大陆配偶透过怎样的渠道嫁进台湾,并不重要,“因为贫困并不是她们的错,这些陆配景况是可悲的,却不是可恶的”,她说。
王小姐说,关键在于这些透过婚介进入台湾的陆配,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台湾生活。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有关部门都应对症下药,否则政策不仅打折扣,也解决不了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