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访台遭民众强烈反对 谁让达赖成行成"悬案"(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达赖访台遭民众强烈反对 谁让达赖成行成"悬案"(4)
2009年09月01日 02:31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卢秀芳:

  对,这是非常非常细微的观察。的确,像岩松所讲的,台湾是一个多元社会,在过去一件事情总是会有正反两方几乎处于平衡的一个状态,这次是非常不对等了,不对等的原因,当然我觉得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这次灾难实在是太大了,你想想看,光是一个小林村,有将近500多人是家破人亡的状态。另外我觉得还是跟台湾人民的民族性,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有关,是敦厚的,是朴实的,你平常打劫都不对了,你趁火打劫,趁灾民打劫,这个事情谁看得下去呢?

  另外我觉得,其实你所讲的什么慈悲、关怀,拜托,强迫的美意不是美意,对不对?你家出事了,我不管你喜不喜欢,我硬到你家里面去祈福,抓了你亲人的衣服什么之类的,你会喜欢吗?强迫的美意不是美意,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白岩松:

  所以现在你会关注到,其实台湾的很多政界的人物也在收,而且非常非常的谨慎在面对达赖的来台。比如说在媒体当中就会说,有5个政治界比较让人关注的人士,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拒绝与达赖的见面,像马英九、萧万长不说了,王金平,然后国民党的主席吴伯雄,再加上行政院的主要负责人刘兆玄,这5个人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都不见了。然后今天下午的时候陈菊也没陪,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需要反思反思。

  卢秀芳:

  不过说到这里,我想问岩松一个问题,对台湾人民来讲还是很担心长远的一些影响,从长期来看,你觉得这次事情真的会造成这么多不利的影响吗?

  白岩松:

  其实在星期五的咱们做的直播节目当中,我记得我当时说过一句话,说这件事情不对两岸关系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接下来要看很多人怎么做。但是从大陆的角度来说,这当然仅仅是我作为一个媒体人的个人的看法去看,我觉得任何对台湾的老百姓可能会有影响的事情,甚至对台湾产业界会有影响的事情,大陆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来成为解决达赖的这个问题,使两岸关系会受到一些影响。

  我觉得从老百姓的这个角度来说,比如说今天台湾媒体会说,说大陆会不让大陆的游客来台旅游,你认为大陆会做出这样一个既对台湾老百姓不利,也对大陆老百姓不利的事儿吗?我觉得当然不会,包括经济方面一切都应该正常走。但是可能只是从一个媒体人角度来说,第一个,有些党里的有些人,恐怕你非常非常,做这件事情,你非常非常的明显,大家看得很清楚,很难对你产生一个真正的信任,这种交流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另外对有些政治人物来说,也许大家看得到你的为难,但是在看得到你的为难,你做出这种决定之后,接下来用什么样的方式使两岸的关系迅速地走入正轨,甚至大家期待的是更向前走,我觉得这是应该值得两岸媒体来关注的。但是放心,对于老百姓,包括企业界的来说,我相信不会。

  卢秀芳:

  我只有一句话,常说两岸关系需要国共两党的大智慧,我觉得特别需要民进党的智慧。

  白岩松:

  对,其实那天也说到了,这次民进党你也能够看到,出现了很多对两岸的政策,包括对面对达赖同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不同的看法。我猜想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私下里有些恼火,否则这些媒体不会都在记载说他们内部开会的时候,蔡英文其实是很火的。接下来的时候怎么样去建立一个更加正确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两岸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角度,我倒觉得,达赖本人是否也应该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可能被人消费了,当然你也在消费着别人。但是事到临头的时候,很多东西又要慢慢地去取消,今后还怎么样更好地不必去消费别人,也别被别人去消费,我觉得接下来的时候,很多人应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好,谢谢秀芳,谢谢岩松在台北演播室的评论。

  有一句俗话叫灾难面前见真情,面对灾情,如果说政治角斗代替了救灾的努力,政治利益代替了人道的目的,我想这是所有有良知的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想想,台湾媒体镜头前举着抗议牌子的那些灾民,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房子,是食物,是医疗这些实实在在的关心。

  感谢您收看这期节目,再见。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