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一位退役军官与百部录影传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写真:一位退役军官与百部录影传记
2009年06月22日 0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台北六月二十一日电 题:一位退役军官与百部录影传记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董会峰

  “我是苏州人,可是我生在浦东,上海黄浦江的对面,现在非常繁荣;我的父亲叫……”。

  夏日台北,在台湾最大的公立图书馆三楼会议室的一块屏幕上,“中研院”院士、夏志清教授以这样的开场慢条斯理地讲述他的祖父母、父母,以及出生环境。

  这是一段名为《夏志清自传》的影像,是退役上校王璞八年前赴纽约为享有盛名的这位文学批评家拍摄的作品。一九九七年元旦,曾在“国军”多年编辑文学刊物的作家王璞,以七十岁之龄、投入十年时间为一百二十七个台湾及海外华文作家留下“录影传记”。其中,有享年一百零四岁、台湾最后一位“五四”女作家苏雪林,以及唐德刚、柏杨、林海音等文坛大老的珍贵史料。

  王璞以一己之力建构了一个鲜活的中国近代艺文影音资料库。

  六月十九日,总共一百二十七部“作家录像传记”全套拷贝DVD入藏台北“国家图书馆”。其中超过四十位传主已经去世,王璞及时做成一件本该由公权部门执行的浩繁的工作。

  在庄重的捐赠仪式上,台北上百位文艺界朋友聚集一堂,致辞、献花表达对这位朋友的敬重与感谢。传主之一、作家司马中原说:王璞做事,让他想起《论语》中孔子赞扬卫国大夫宁俞的话--“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那是一种不论“邦有道”、“邦无道”而坚持信念的态度;“王璞拿退休奉投入这浩大的工作,像打水漂,他的坚持我们无论如何也赶不上”。

  朋友认为,王璞的执拗或与家乡人的性格有关。他来自山东,一九四九年和数千名济南第一联中同学跨海从广州到澎湖,被迫从军。

  退役时,王璞是上校,和做小学老师的夫人靠退休奉生活。一九九七年他决意做作家录影传记,自台北开始,先联络熟悉的作家,从设计脚本到布置场景、拍摄、剪接,一个人独立作业。联络、解释并不容易,但成果让人欣慰;许多作家拿到完成的作品,忍不住展示给亲朋好友看,当作了藏家宝。

  王璞最难忘为苏雪林作传。经一年多协调,他促成这位文坛耆老从养老院回到生活数十年的旧居、成功大学的宿舍。在“回家”这段影像中,看到旧居庭院荒芜、书桌依旧,苏雪林流下了眼泪。数月后,她告别人世。

  夏志清当年爽快应承拍摄。当他看到作品后在信中表示:“自传保留了我的音容谈吐,自己看了,也很高兴。”

  捐赠仪式当天,受帕金森症困扰的王璞拄杖出席。王璞说,和文化界数十年的渊源,让他有一种使命感;“文化这么重要,如果能为作家拍摄传记,等他百年以后,对国家民族而言就是多彩多姿的无价之宝。”

  王璞的认真也体现在作家名单上。王璞说,我是以历史宏观的角度来拍摄。不问被拍者的党派,更不管是本省人或外省人,不管主张是统还是“独”。有朋友感到疑惑:你的立场为何?他的答复:“说实在的,在拍摄过程中,有些言词或论调,我不但不赞成,还坚决反对;何苦呢?为了留下这些声音和影像。”

  前年,王璞因为过度劳累中风,纪录工作已经不能够继续下去。台北的艺文界人士开始担心:以后谁来做这件事情。

  接过朋友鲜花、祝福,王璞今后只能对过去积累的资料再做些许整理。不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如果想要了解柏杨、苏雪林,至少可以来台北或者上网,检索王璞所保存的珍贵影音资料。(完)

【编辑:巫峰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