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民进党中央内心或有逐渐调整两岸政策迹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学者:民进党中央内心或有逐渐调整两岸政策迹象
2009年05月31日 1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22日,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在北京饭店会见高雄市长陈菊时,陈菊表示将全力保证7月在高雄举办的世运会安全。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陈菊此行政治意义远大于体育交流。而除了国民党方面乐观其成,绿营支持者对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大陆的看法,也是支持多于反对

  本刊特约撰稿/刘若南

  5月24日下午,仿佛一个凯旋的英雄,民进党籍高雄市市长陈菊率团从上海返回台湾桃园机场时,没有人在现场抗议,反而有来自民进党桃园县党部和桃园县议会的近百名支持者在入境大厅接机。当她搭乘高铁傍晚时分抵达高雄,更有约两百多民众在迎接她,将她团团围住,送花、送粽子。

  并非完全没有反对之声。第二天上午,独派团体“908台湾国运动”高雄分会会长李政宪就带领部分民众,拿着两张大标语到高雄市议会抗议,质疑陈菊在大陆为何不说“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而仅仅说了没有实质性宣示台湾主权的“中央政府马总统”的话。但这样的抗议实属个别。

  就连一贯给国民党戴“卖台”帽子的台湾《自由时报》,也对陈菊赞不绝口。陈菊在与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会晤期间,提到马英九官衔的那句话,更是被媒体反复传诵,以证明她与此前登陆的国民党的不同。

  但这句话语所带来的短暂亢奋过后,陈菊此行与国民党相同之处的意义,将更长远地对岛内政治生态产生影响。

  虽然一再强调前往北京、上海纯为“行销高雄世运”,与政治无关,但陈菊和民进党中央都明白,此次大陆“破冰之旅”的政治标本意义。

  返台的陈菊说,不需要任何人来指导她怎么做。她才是“独派”,过去还坐黑牢,而反对她的“独派”人士在她坐牢时又在哪里?这位台湾岛内民进党的“大姊大”“美丽岛事件”的受刑人,迄今为止访问大陆的民进党最高级别行政长官,以她的特立独行,事实上将逼促“老拿屁股对着中国大陆”的民进党重新检讨两岸论述与路线。

  “真正理由她早想过了”

  今年60岁的陈菊,迄今未婚。她体格壮硕,圆脸卷发,声音洪亮,在台湾有“压不扁的台湾菊”之称。她是台湾党外民主运动先驱,刚及20岁即出任省议员、台湾党外运动元老郭雨新的秘书,成为异议人士。10年后,她加盟刚创刊的党外政论刊物《美丽岛》杂志,出任编辑委员暨高雄市服务处副主任。在次年震惊全台的“美丽岛事件”中,陈菊被台湾“警总”军法处以叛乱罪起诉,判处12年有期徒刑;提前出狱后,她又成为民进党创党18人小组成员,将政治作为一生的事业。

  在陈菊登陆之前,前任高雄市长民进党籍的谢长廷,就曾有过访问大陆的想法。

  那是民进党刚刚执政的2000年,谢长廷公开表示,就台湾现行两岸关系条例来讲,台湾与大陆仍为同一个国家领土的基础并未改变,因此厦门与高雄应该是同属于一个国家的关系。他还与厦门市市长朱亚衍互发邀请函,但最终因陈水扁和时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的反对,高雄、厦门两市互访计划搁浅。

  民进党在台执政8年中,两岸官方互访交流完全中断。直到马英九赢得大选,台湾政党轮替,修法放宽县市长前往大陆的限制之后,民进党中常委、云林县长苏治芬才“敢为台湾先”地于2008年7月赴北京推销水果。两个月后,同为民进党中常委的嘉义县长陈明文接踵至南京参加两岸交通年会。

  苏治芬登陆前曾接受笔者专访,称在民进党内的“台湾南部七县市政府首长高峰会议”上,她和陈菊是最先明确访问大陆诉求的绿营地方长官。但在陈明文都已登陆之后,陈菊的计划却一再拖延。

  “陈菊地位远超苏治芬和陈明文。以民进党个性,这个层次的人不太敢去大陆访问。”国民党中央常委、“立法委员”吴育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陈菊也深知此行存在的风险,所以在5月17日的“呛马(英九)保台(湾)”的大游行中,她也站了出来,以站稳民进党的传统路线,“谋定而后动”。只不过她并不积极,半途插队加入,而后又提早赶往台北静坐,避开高雄主场活动。

  虽然陈菊强调此行是为行销将于7月在高雄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但吴育升认为这只是表面理由,“真正理由她早想过了”。

  吴育升分析,陈菊看到台湾主流民意支持两岸沟通,她经过谨慎的谋略和思考,看到了战略高点,并抓住这个时代脉动。

【编辑:魏恒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