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跟随在郭台铭身边的高阶主管说,郭台铭每次出席影剧界活动,“几乎都是利用下班时间,而且都是很晚!”这位与郭台铭关系密切的高阶主管还透露,郭台铭更不是兴之所至就出席,“他参加每一场,都会先study在场有哪些人?背景是什么?”
一位曾经跟在郭台铭身边工作20年的鸿海前高阶主管观察,以郭台铭现在会花那么多时间在影剧圈来看,就表示郭台铭对投入这个产业已经很笃定。他说,以往和郭台铭共事时,郭台铭最常跟他抱怨的,就是每天时间都不够用。
他透露,郭台铭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早上游完泳后,准时7点40分开始开第一个会议,接着就马不停蹄一个接一个会开下去,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还开不完。
“你不要走,晚上我要跟你开会,”这位前鸿海高阶干部说,他几乎每天都接到郭台铭这样的指示,结果他就一直在公司等到晚上10点、11点,“太晚了,明天再开吧!”这类“白等”郭台铭的状况充斥他在鸿海工作的回忆,原因就是因为郭台铭实在太忙。
如此忙碌的郭台铭,现在的焦点则放在拍电影这个内容产业上。去年10月,郭台铭在宏碁30年晚会上,被媒体问到跟广达合并的问题时,“我说不做notebook,就不做notebook,”他摇摇手,话锋一转,露出笑容说,“我现在反而把比较多时间放在搞内容产业、资源产业。”显然郭台铭如同《白银谷》小说中的晋商,“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学会怎么用钱。”
把时间花在最有效益的地方
既然郭台铭现在把矛头对准电影这个内容产业上,一向最注重“把时间花在最有效益的地方”的他,似乎已经预见电影事业才是未来的经济大趋势。
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所长焦雄屏眼看印度、韩国甚至大陆电影业开始蓬勃发展,就替台湾的电影再不急起直追感到很忧心,她上课时跟学生说,台湾最需要的就是有资金挹注到电影制作上。
郭台铭所挹注的电影事业正是整合内地、港、台三地人才与资源的做法。他第一部投资的“白银帝国”所聘请的监制就是祖籍山西、具有国际事业与能够整合两岸三地资源的电影人焦雄屏。
郭台铭永远知道把时间放在最有利的地方,永远懂得藉势为利,懂得游刃于官与商、时与势之间。“你可以说这是势利,但这也是务实,而这更是郭台铭成功之处,”一位部属说。
一位从鸿海创立初期,就掌管业务的前鸿海高阶主管回忆,随着鸿海在业务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和业绩的不断成长,许多曾经是鸿海重要客户,也随着产品汰换和大客户涌进,郭台铭会要求业务人员不要再花时间在他们身上。
“真正的生意人不能太重情,有情也要砍,”被郭台铭相中拍成电影白银帝国的原著小说《白银谷》,书中晋商主角的父亲、“天成元”票号老东家康笏南正是如此告诫儿子。
从郭台铭过去前进新事业的精神,也可预测他进军电影产业的方式。“郭台铭每投入一个新事业,都讲究‘广深高速’,”一位鸿海主管引用“郭语录”中,郭台铭常用“广州--深圳”高速公路来形容既然投入一个事业,就必须兼具广度、深度,还有速度。这也是古代的晋商精神:“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立志有恒,才能成就家业。”
意志力贯彻在所有领域
鸿海集团内对新事业投资建立起一套非常严谨的制度,使得郭台铭可以安坐在龙华厂房,决胜于千里。“新产品投资事业部、投资部等,都对投资事业看得非常紧,是一步一脚印,”前戴尔计算机亚太区采购总经理、现任麦实创投总裁方国健透露。
而目前郭台铭的电影事业,则完全属于他个人投资。同业就有人看待郭台铭与女明星愈走愈近,笑称他现在是“临老入花丛”。“真是太小看他了,”这位鸿海主管说,“郭台铭做每一件事,都不能用随意、随兴做的角度去看。”
曾经在IBM任职的他说,从连接器、主机板,一直到手机、TFT面板等事业的成功,“郭台铭都是经过认真思考过后,用很强的意志力在贯彻他踏进的领域。”
而根据在鸿海集团中扮演盖厂前锋部队、目前在郭台铭最重视的山西老家打造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区的一位年轻台籍干部说,郭台铭做任何事情的要求都很仔细,他传神地说出郭台铭经常对手下的业务人员说的话,“做好业务,就是要摸清客户的底裤。”
人才的大熔炉
对人才的眼光,是郭台铭成就鸿海帝国的关键。鸿海集团旗下、从事TFT面板生产的群创光电一位中阶干部表示,当郭台铭看准一个新事业决定出手后,首先就是找在业界该领域的“Top 3”好手。
他举例,群创总经理段行健,就是台湾最早从事TFT面板制造的联友(后与达碁合并为友达)总经理。
还有鸿海数字产品事业群总经理蒋浩良,更是郭台铭重金礼聘,五年前把他从苹果计算机副总裁,拉到鸿海任职,前年为鸿海业绩挹注约1000亿的iPod nano订单,正是蒋浩良拿下的。
除了“敢给”的重金挖角,郭台铭特别善用“大梦”和“舞台”吸引人才。聘请人才除了付前金和高额安家费之外,年薪也有500万到2000万元不等。
甚至鸿海自己人,都以“过气科技人才的黑洞”,形容鸿海广纳百川的盛况,可以发现许多似乎“消失”的电子业老将和外商高阶经理人,都一一在鸿海重现江湖,担当大任。
十倍速的科技业,新旧人才的汰换比例也甚高,加上许多外商公司在台湾逐渐缩编,造成许多科技人才因此在台湾产业界犹如蒸发。“往往是到了鸿海,才发现原来谁谁谁也在这边,”一位曾经在IBM任职的鸿海集团中阶干部说。
“在职场上有一段cycle(循环)的人,甚至曾经失败的,”这位鸿海中阶干部说,“这样年纪的人需要舞台。”
而郭台铭则提供包括资金、设备、人工、土地、厂房等各种平台后,授权让这群人在这舞台上充分发挥。
而因为低调的企业文化,这群默默工作的人才,在心无旁骛下,可以大展所能,再创人生职场舞台。例如当年美格的三位创办人之一谢冠宏,在美格易主后,曾经消失一段时间,现在,则是鸿海新产品投资事业部门里的主管,像上个月鸿海投资硅谷Ugobe公司的宠物小恐龙“Pleo”,正是谢冠宏和蒋浩良的杰作。
“我们在共同创造中国科技产业史!”曾经在IBM任职的鸿海集团中阶干部眼中充满光芒地说,否则,为什么那么多高阶经理人离开妻子和儿女,一个人背着包包,天天在大陆厂里跑来跑去。
进军电影产业,郭台铭第一件工作,也是找来电影业界的顶尖好手。
目前郭台铭的“白银帝国”,监制工作,是交给台湾在电影界及国际影视圈,极富经验与人脉的焦雄屏;导演工作,则是交给群创总经理段行健的太太、美国史丹福大学戏剧系博士姚树华。
郭台铭投资电影还有一个前瞻的蓝图,就是未来可以将内容产业与鸿海集团的硬件制造整合。“我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ADSL制造商,”郭台铭认真地说,“还有计算机、数字相机、DVD、网络等。”
投资电影,会让郭台铭由3C制造业跨入第4C,内容产业。
“传送一个讯息,到传送一部电影,中间其实有很大改进空间,”郭台铭说,大家以为IT(信息科技)产业是成熟产业,“其实IT现在是相当年轻的产业,”他笑着比喻,“这就好像是18岁小姐的成熟,和38岁小姐的成熟,是不一样的。”
郭台铭强调,科技要用到人生,才叫科技。“将来拍电影,是一个很大的IT产业,”他语露期待地说,“我们可以用一个影城,把技术用到消费、娱乐,甚至影像处理、影片剪辑、制作、压缩、传输。”
“我们公司和影城结合后,”郭台铭说,“就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处理的制造基地。”郭台铭的“影城”构想,已经在默默进行。把时间拉回到去年7月,郭台铭带着山西省同乡大陆中科院院士范守善,及鸿海集团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回到家乡山西省南部的晋城市。
做影城的龙头,就选龙门
在这趟为期三天的投资与考察行程中,郭台铭除了长途跋涉回到老家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捐款1000万人民币推广“新农村”建设外,郭台铭一行人还特别拔队来到晋城市南郊的丹河龙门景区。
在一道形势陡峭壮观的断崖边上往深壑底下瞧,潺潺河水在起伏的瀑布和突石上卷起滔滔浪花,紧挨着崖上的,则有一片辽阔的自然园林尽收眼底。
面对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省这幅巧夺天工的景观,“做龙头,就要选龙门!”晋城市台办副主任、郭台铭在大陆的堂弟(郭台铭父亲郭龄瑞大哥郭爱贤的儿子)郭小平,回忆当时郭台铭对着这片山明水秀发下的豪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