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与2日电 台湾《联合报》今日的一篇报道《余光中 朱天衣 抢救作文大作战》称,台湾知名学者余光中是外文系教授,却有深厚的中文底子,如此两种语言才能应用自如,他建议家长重英文、轻中文的观念要改。作家朱天衣发现学生作文能力变差,主因是普遍阅读太少,认为家长带头阅读是矫正此现象的良方。
上一次,文学朱家老三朱天衣看到诗人余光中,已是三十年前。父亲朱西宁曾给她一本“余伯伯”初出版的“白玉苦瓜”,说:“这个好。”
今年,余光中八十岁,众多作品复刻问世。在诗、评、译等文学身分之外,还多了“抢救语文教育联盟发起人”的身分,为语文教育请命,不忍新世代学子竟成中文世界的异乡人。
当年读余诗的朱天衣则成了抢救作文力的前线小兵。没有走上父姐的创作之路,而是开起作文班鼓励孩子阅读、出作文有声书为新手撤去写作障碍,遥遥呼应“余伯伯”的呼吁。
今年初夏,在高雄余家,余光中取出新印的书送给后辈朱天衣。阅读与写作,是两人最关切的事:文字创作必须后继有人,也必得有群在文学修养上“准备好了”的读者,接续捧读“白玉苦瓜”。
问:教育界一直担心现在的孩子写作能力变差了,这是多虑吗?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是有这个现象,但倒不是孩子变笨,而是注意力被分散了。因为科技,现在的孩子要看、要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阅读的时间自然变少,读者(readers)逐渐变成听众和观众(audience)。我和一些作家朋友们想做的,就是多少拉一些回来当读者。
观众是比较被动的,有个场面或故事在你面前展开,你接受就是了;读者比较主动,对文字多少要有点修养,才能把作家的文字还原为原来的经验。
以前科技不发达,没有影印、计算机,得一字一字抄写,与文字亲近;现在,连写都不写了。我现在教研究生英翻中,要他们不能打字,必须用有方格子的稿纸。哇,他们很怕。
我说:“这可能是你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好好看中文、一笔一画写下来的机会了,要好好写。”不能写草字、简体字和别字。还是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应付不来。
朱天衣(以下简称朱):我常常跟学生说,上网和阅读是两回事:上网是快速抓取数据而已;真正的阅读,是要让文字进入脑子十秒以后,进入深层的思考。
最近有个新名词“功能性文盲”,指的是有些人只是识字,但不具备阅读能力。我发现我的学生有七成以上看东西非常快,若问他每一段文字说些什么,常说不清楚。
有些学生连考试题目都读不懂,学生的语文能力已经影响到数学、理科的能力。所以,功利点说,父母要让学生功课好,也要加强阅读能力。
但我看,十个孩子里只有一、两个有阅读能力吧。(问:孩子写作的障碍是没有想法,还是没有基本语汇?)简单讲,当孩子完全没有阅读,脑子根本就是空的,既无想法也无语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