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5日电 以人类学家的眼睛,来自美国的司黛蕊观察台湾社会性别现象发现:“台湾男生愈来愈会撒娇;台湾女性的个人风格反而变得更多样、自主性更强。”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为了了解戏剧中的“女性反串”的意义,司黛蕊研究台湾的歌仔戏与布袋戏,也由中理解台湾社会的性别认同。
以下是《联合报》对司黛蕊的访谈:
年轻人迷布袋戏
问:你觉得台湾两性的角色有什么变化?
答:我一九八九年第一次来台湾的时候,发现从事服务业的女生,不管在银行还是在饭店工作,都穿迷你裙,像是穿制服一样;而且年轻女生会用很夸张的声音撒娇。这让我很不习惯,因为美国的女生不会这样。
但是我近来发现,这种强调女性身体、温柔特质的“表演”现象已经减少,也不再是女性追求的唯一价值。这一点从布袋戏女主角性格的转变也可以看到。女性角色不像以前都是苦情牺牲品,比如霹雳布袋戏里的公孙月、妖后、鱼晚儿等。
现在十几、二十岁的男生非常重视自己的外貌、表情,以及对情绪的控制。我觉得现在台湾男生反而比女生更会撒娇。我不会学那种感觉,但是常常在偶像剧里面看到。
我认为这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以前男性在工厂工作,可以表现阳刚的一面;现在工厂外移,更多男性进入服务业,必须更重视柔性特质的“表演”。
比如说,一个男生在Friday's餐厅当服务生,他就要学着在面对顾客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也要在穿着、打扮上下功夫,让自己融入服务工作的特质。欧美的metrosexual(都会美型男)现象也是欧美男人面对服务业兴起的一种策略。
我接触过很多霹雳布袋戏的戏迷,他们都是毕业不久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迷布袋戏,是想要纾解在劳动市场中的压力。现在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已经没有“铁饭碗”了,要找一个能够做一辈子的工作非常困难。
野台戏有草根味
问:台湾戏曲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答:我很喜欢野台戏。野台戏是社会底层的台湾人展现美学与创造力的地方,也表现出劳动阶级的生命力。它跟在“国家剧院”看歌仔戏很不一样。“国家剧院”很中产阶级,观众跟演员之间的互动很少。野台戏是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可以即兴演出,演员跟观众彼此都很熟悉。观众很了解剧团的生活,他们甚至可以到后台帮忙,演员也会趁空档到戏台前的庙里拜拜。
观众觉得这出戏好看,不一定是剧情有多好,而是看到你认识的人今天在舞台上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传统戏曲即兴、富创意,草根性的一面慢慢消失了。
搜集八家将公仔
问:你最喜欢台湾什么?
答:我好喜欢台北市大稻埕那一带。有美国朋友来,我也一定会带他们去那里逛,参观偶戏博物馆、到迪化街买一些南北货,顺便到附近的码头、小庙转一转,那里比较有台湾以前的感觉。
我也会搜集一些像是公仔之类的小东西送给朋友。我觉得像是八家将公仔、神明公仔这些小东西很有台湾的特色。
但是我觉得好可惜,大稻埕那边日据时代的老房子都快被拆光了。如果台北到处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实在很可惜。
美国未必比较好
问:在台湾社会,对自己的白人身分,有哪些观察?
答:台湾人总是抱持着“白人很有趣”、“美国人什么都比较好”的心理。“政府”的政策也是吸引欧美白领阶级移民为主。但我并不觉得美国的一些制度、做法真的比较好。台湾社会对白人的刻板印象,我很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