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机会一睹马祖神秘、美丽的容颜。早上7时50分从台北搭乘“立荣航空”37座的飞机,8时40分就到了马祖南竿机场。虽然天气阴沉,但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马祖列岛由南竿、北竿、高登、亮岛、大坵、小坵、东莒、西莒、东引、西引等10余个海岛组成,人口约8000人,原分属福建省的连江、长乐、罗源三县,后台湾当局将这些岛屿通称为“连江县”。前些年,马祖一直被作为战地管治,直到1992年才解除“战地政务”。1994年局部开放台湾岛内民众观光。1999年又定为风景特定区。
马祖名字源于“长佑海民”的妈祖。据考古发现,马祖最早的人类活动与来自大陆的古闽越人有关。马祖的开发最早始于元朝,因距离大陆不远,成为大陆渔民出海捕鱼时休憩避风之所。直到明朝永乐年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部分船员于回程后在此定居生活,自此与大陆福建沿海来往频繁。明末清初期间当地为倭寇所盘踞,到了清朝初期才又有福州沿海渔民移居此地,并逐渐形成具血缘关系的村落。
在马祖这10余个海岛中,南竿岛面积最大,有10.64平方公里,成为马祖列岛的中心,“县政府”、“县议会”、“马祖日报社”、马祖最高学府——马祖高中等都坐落在南竿岛上。有趣的是,与金门、澎湖、台湾本岛不同,马祖列岛居民说的不是闽南话,而是福州话,当地人自称为“平话”或“马祖话”。马祖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也都有着深刻的闽东特色的印记。比如著名的芹壁聚落,就是典型的闽东民居。记者看到,它依山面海,利用花岗岩块,沿着山坡地兴建俗称“一颗印式”的房舍。其结构多为方正双层独栋建筑,窗户小而开于高处,窗棂以石条为骨架,屋脊为曲线造型如火焰燃烧般的“封火山墙”,屋顶以红或黑瓦覆盖并于接缝处压上石头,以防强烈海风吹刮侵袭。整片村落远远望去,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古朴沉静而又气势恢弘。马祖居民大都有亲戚朋友居住在福州等地,如今来往日益频繁,这一方面反映了马祖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方面也印证马祖人所言:“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
一直以来,马祖的居民主要靠出海捕鱼为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驻军服务也是马祖居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驻军的日益减少,马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了挑战。马祖居民开始将目标锁定发展观光业,准备将马祖打造成“海上的桃花源”。
而发展观光产业,马祖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长期遗世独立,没有工业污染。居民不仅在岛上种了大量树木,而且还立下乡规民约对树木进行保护,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林木葱绿,就像一个个大公园。没有人为的破坏,使得传统的闽东石屋和聚落能够完整的保留,至今散发着幽微迷人的气息。春天的花,夏天的海,一年四季,马祖展现出各异其趣的风景。
马祖曾作为军事禁区,当年留下的军事工事随处可见。但随着海峡局势的变化,如今许多军事设施对外开放成了旅游景点。据岛上居民介绍,南竿岛上的北海坑道,是当地最大的地下通海坑道,高18米,宽10米,长640米,涨潮时水位高8米,退潮时为4米,步道全长700米,走完一圈要整整半个小时。这座坑道是1968年挖掘的,当时军方出动了两个师、三个步兵营、一个工兵营及一个倾卸车连混合编成三组,不分昼夜轮流施工,用了820天才完成。
马祖有美酒和美食,除了各种海鲜,还有鱼面、继光饼、马祖酥、芙蓉酥,这些都有福州小吃的味道。马祖的虾皮闻名遐迩,据说产量占全台湾的1/3。陈年高粱酒和老酒也十分香醇甘洌,马祖人自认比金门高粱酒还好。
发展观光业,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来,马祖一直在致力于改建机场、扩建码头、新建饭店、修筑道路等事业。如今,马祖已经有南竿、北竿两个机场,大大方便了民众和观光客的出入,其它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马祖不光要吸引更多的台湾民众来观光休憩,未来必将吸引更多的大陆民众来寻幽探胜。(记者 吴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