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的岛屿,浩瀚无垠的大海,屋舍俨然的村落,粗犷淳朴的民风……这一切,使得澎湖像人间仙境,让人流连
从台北到澎湖,飞机才几十分钟,从空中俯瞰,澎湖列岛大大小小64个岛屿就像不经心撒落在玉盘里的珠子,静静地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澎湖位处台湾海峡中央,西面距离福建厦门80海里,东面距离台南安平54海里,在历史上一直是连结大陆与台湾本岛的“桥梁”。早在公元610年,隋炀帝就派了两位将军率领1万多人,从广东的潮州出发,经澎湖到台湾。从公元7世纪到13世纪的六七百年中,大陆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人民,或是为了生计,或是为了躲避战乱,移居澎湖甚至台湾。唐代有一位名叫施肩吾的进士,率领族人从浙江移居澎湖,曾写过一首咏澎湖的诗,描写当时澎湖渔民的生活:“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到元代,澎湖已有汉族居民1600多人,多是从大陆沿海地区迁移去的。公元1360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专事管辖澎湖和台湾。1603年至1624年,荷兰殖民者两次侵占澎湖,都被中国军队赶走。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大军2.5万人收复台湾,也是先到澎湖,从澎湖出师的。
澎湖列岛都是火山岛,各岛的地形相似,地势平坦,没有山岭,也没有河川,从海上远望这些岛屿,就像是巨大的盘子倒扣在蓝天碧水之上。渔业是澎湖最重要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澎湖本岛,盛产石斑、龙尖、小管、龙虾、海臭虫等鱼虾类及九孔、钟螺等贝类。澎湖列岛渔民多,环岛海滨帆樯林立,入夜后万点渔火流动,甚为壮观,所以“澎湖渔火”曾被列为台湾八景。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是澎湖的东北季风期,每当这个时候,强风挟带着海水吹袭各岛,往往一夜之间就使地面上的新绿变成焦黄,盐分渗入土中,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但是勤劳质朴的澎湖人还是靠自己的双手让贫瘠的土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棱角丝瓜、嘉宝瓜、哈密瓜是澎湖的三大特殊瓜果,澎湖花生也是享有盛名的农产品。特殊的地质构成还赋予澎湖另外一项特别的产品,那就是文石,世界上只有意大利还出产这种宝石,但是质量远不如澎湖文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当年一曲《外婆的澎湖湾》,让大陆民众对澎湖心驰神往,也对澎湖的仙人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澎湖列岛,时时处处都可以看见仙人掌翠绿的踪影。澎湖原来不产仙人掌,据说是当年荷兰人引进的,如今这些翠绿的身影成为澎湖美丽的点缀。聪明的澎湖人还将绛红色的仙人掌果实当作原料,做成饼干、果冻、冰淇淋等酸酸甜甜的特色食品,这些特色食品成为游客的最爱。
澎湖比台湾本岛开发早了400年,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和神奇传说,例如有400多年历史的天后宫,建于乾隆年间的文石书院登瀛楼,建于康熙年间的观音亭,建于光绪年间的西屿炮台。这些丰富的人文遗产与“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等自然资源一起,如今都成为澎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游人从远近各地纷至沓来。(吴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