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下,小小的菜园中蔬菜青翠欲滴,野花悄然吐芳。泰雅老人方阿妹正在整理菜畦,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她张开没牙的嘴,笑成了一朵菊花。
90高龄的方阿妹是为数不多的健在泰雅纹面老人之一。
总人口约为9万人的泰雅人是台湾“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群,分布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脉两侧以及花莲、宜兰等山区,纹面被认为是泰雅人最重要的族群识别标志。 泰雅人素以男性骁勇、女性善织闻名,纹面习俗正与此有关。泰雅文化工作者田贵实先生告诉我们,对男子而言,纹面是成年的标志也是勇武的象征;对于女子,则是善于织布的标记。泰雅女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织布的技巧,也开始为自己准备出嫁时的衣裳。当少女的织艺精进,也就是准许纹面的时候了,不会织布且没纹面的女孩在部落里是没有人追求的。同时,纹面还有辟邪、美观和祖灵识别的作用,经过完整纹面的泰雅男女生便可受到族人的认可、敬重,死后则可顺利通过“彩虹桥”,到达祖灵承诺的安息之乡。但纹面的风俗在日据时代被禁止,如今尚存的纹面老人已不多。
花莲太鲁阁风景区旁的秀林乡富世村,我们访问了田贵实的家,也是他的纹面工作室。50多岁的田贵实泰雅名为给米·西畔,原是一名水泥厂工人,有感于泰雅人纹面传统被人歪曲和日渐消失,他从1993年开始做泰雅人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最大的心愿是建立一个泰雅纹面博物馆,让世人领略泰雅纹面的神奇与美丽。他拿起相机,走入山林,为300多位纹面泰雅老人拍下影像资料,收集复制了很多泰雅人的用品。这些工作主要靠撰写有关文章,售卖复制品以及在海外举办展览来维持。尽管困难重重,田贵实却从没想过放弃。
方阿妹,就是田贵实工作室里一幅纹面老人照片的主人。岁月在老人脸上刻下了沧桑,却难掩天生丽质。额头所纹的图案已经模糊,一只眼睛也已失明,眼神却依然安详平和。老人在台湾也算名人,国民党2008参选人马英九下乡时,还专程到这里看望了她。好客的老人出口成章,现场吟唱一曲:“美丽的大地,无论什么人种,大家都相融相处,远方的人来看我,祝你们身体健康。”田贵实依偎在老人身旁做翻译,两人情同母子,场面煞是动人。
老人告诉我们,“泰雅人纹面分几次完成,第一步就是纹额头,然后纹脸颊。”“那后来为什么没有纹脸颊呢?”“日本人不让。”田贵实解释说:“日据时期,日本人说纹面是野蛮人的做法,禁止纹面,甚至用刀子割去已经完成了的纹面。”
眼下,田贵实最担心的是,健在的纹面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估计5到10年内,泰雅纹面会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消失。田贵实说:“我要努力记录属于我们的美丽与哀愁。虽然无法将泰雅纹面重现,但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却可以清楚地告诉每一个人,泰雅纹面艺术曾经拥有的美丽。”
如今,田贵实那面积不大的工作室,参观人数已上万,其中包括来自海内外的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与媒体工作者。大陆驻台记者几乎全部到访过这里,每一次田贵实都要合影留念,并悬之于墙。我们开玩笑说:“您这里的大陆记者资料,比‘陆委会’还全。”田贵实也经常到访大陆,与大陆少数民族交流。他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和泰雅人一样,大陆的黎族和独龙族也有纹身的传统,并且两岸的纹身在很多文化特质上有重叠,其他方面共同的习俗也很多。我这才了解到,原来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已经分隔得太久,很希望透过我的展览,让两岸少数民族之间能够相互认知,彼此了解。”
“我也在进行‘原住民’历史的梳理和补充。在台湾历史上,有关‘原住民’抗击日本人占领的部分有缺失。现在我正在搜集资料,弥补这段不该缺失的历史。”田贵实说。
历史上,由于泰雅人剽悍善战、坚韧耿直,在日本侵台时期,曾多次爆发激烈的抗日斗争,其中以雾社事件最为著名。日本人占领台湾后,强行推行同化政策,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产方式毫无尊重,态度傲慢,手段残暴。此外,他们还强征劳力,掠夺土地资源,侮辱少数民族的祖灵,在少数民族心中埋下仇恨和反抗的火种。1930年10月27日,在雾社地区泰雅部落头目莫那·鲁道的领导之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抗日行动,沉重打击了日本统治者。起义遭到了残酷镇压,结局悲壮。雾社起义写下了台湾抗日史重要的一页。
“泰雅人在日据时期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我现在正在写一本书,是太鲁阁耆老118人的口述记忆。”田贵实的哥哥田贵芳,族名古宏·西畔,原是警察,退休后也从事泰雅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田氏兄弟的爸爸是部落头目,泰雅部落实行头目长嗣继承制,哥哥田贵芳作为长子于1978年继承了头目的位置。不过,说起现在的头目的职能,他直摇头:“我爸爸那一代,头目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决定权,现在嘛,头目只有象征性的作用,主要处理部落间的协商和主持祭典,现在我的主业是文化艺术工作。”退休后,田贵芳始研习木雕,居然“大器晚成”,屡屡获奖。他雕刻的题材包括泰雅人的狩猎、织布、纹面老人等。除了木雕外,田贵芳也经营泰雅风味的民宿,让游客体验早期的泰雅生活。
台湾政坛的奇女子——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的父亲是安徽人,母亲是泰雅人。高金素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谈到她族群意识的觉醒源于一幅照片:一个面目狰狞的日本军人挥刀砍下一名台湾“原住民”抗日义士的头颅,鲜血从这位义士的颈腔内喷出,围观的日本军人趾高气扬,目露凶光……“第一次看到那幅照片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热血直冲脑门。”此后,高金素梅走上为台湾少数民族权益“鼓与呼”的道路,“这条路很艰难,但我一定会走下去。”
走在泰雅部落,耳畔不时传来张雨生的歌声。英年早逝的台湾著名歌手张雨生,父亲是来自大陆的国民党军人,母亲就是泰雅人。在这高亢、清越的歌声中,我们感受着泰雅人的美丽与哀愁…… 本报记者 王尧 聂传清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