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宁德一月二日电 题:两岸“大三通”圆了“国共通邮的先驱者”夙愿
作者 郑长灵 孙丽晶
一九八一年,当时的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纪念邮票,同时印制了首日封发行到海内外。这套邮票的发行表达了国人早日实现两岸之间通邮的愿望,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这几个字,是周恩来总理在一九四0年为“国共通邮的先驱者”林卓午所题,邮票的发行目的是为了纪念周总理为林卓午题词四十一周年,也表达出已逝世多年的林卓午先生的心声。
去年十二月十五日,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已九十五岁高龄的林卓午之子林孝祥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们继承了先父的遗志,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努力,希望国共两党能再次合作使海峡两岸人为的隔离和障碍能早日解除,现在父亲的夙愿终于圆了。
林卓午,一八八九年出身于福建福安穆阳苏坂村。一九一四年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后,林卓午相继在福建三都澳、马尾、惠安、厦门、福州等地的邮局工作,并组织邮政协会。
随后,林卓午调到上海邮政管理署任副邮务长兼保险处主任总视察,由于当时中国的邮政大权还为外国人所控制,林卓午等人两度领导全国邮政职工罢工保住中国邮政自主权。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使各战区邮政能够互相畅通,国民党当局成立了军邮。时任中华邮政局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的林卓午先生,负责晋陕甘宁等省的军邮工作,在西安设立办理处。由于国民党当局封锁邮政,边区通邮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一九四0年,周恩来题“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赠给林卓午先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倡导并积极支持国共双方正常通邮的历史见证。
由于林卓午的努力,在解放区均驻有其邮政人员开展邮政业务。一九四二年发布的《十八集团军关于邮务问题通令》,国共两区间的邮件往来明显增加。林卓午为改变国共两区通邮瘫痪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林卓午却为此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家被查抄、军邮总视察职务被撤,被贬到安徽崔山邮局“控制”使用。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卓午再度调回福建邮局任帮办。一九五七年,林卓午先生不幸逝世,终年六十八岁。林卓午一直珍藏的周恩来题词,一九八一年由他的子女们献给了国家。
当时的邮电部长朱学范曾说:“林卓午不但是中华邮政的前辈,也是热心于‘国共’通邮的先驱者。历史自有公正评价,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热爱祖国,对祖国统一事业做过好事、有贡献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