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海、金沙,瓜沉、果嫩、米香。眼前的景物和福建几乎没有区别,如果不说这是台湾,记者还以为身在闽南乡间。
从北部的台北,到南部的高雄,在台湾繁华的都市间,处处是碧绿的田野和丰盛的果实。9月21日中秋将至,在温暖的宝岛,记者路过的一个个农庄,看上去都洋溢着生长的气息和亮丽的田园诗风情。
但这走马观花的美好印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渐渐褪色。当记者恭维台湾的农业时,台湾的农业界人士往往是沉吟一下说:“你只是看到表面啦。”
国民党智库成员、台湾著名农业专家詹澈送了两本自己的著作给记者,书名都很沉重———《农殇》、《台湾农地悲歌》。詹澈说,近年来,台湾农业面临衰退,农地减少、农业人口老化,自然灾害不断,岛外廉价农产品冲击严重,台湾农业的路子越走越窄。
“台湾农业的出路在大陆,否则就要萎缩下去了。”詹澈说。
“对面的海西就是大平台啊!”经营农业的台商王礼泉说得更直接,语气透着一股焦急,“要是能够‘三通’,我只跟福建做生意就做不完,但现在一年还做不了两单”。
“今年福建还有采购台湾水果的计划吗?”
去年香蕉幸亏福建帮忙救急,可将来橙子、芭乐、菠萝、莲雾过剩了怎么办,拿去喂猪吗?
还记得1999年中秋的台湾大地震吗?当时的震中就在南投县。八年后的今天,记者来到这里,还能不时看到地震留下的痕迹。
南投县是个农业县,位于日月潭边上,山清水秀。南投永丰香蕉集货场里,这时堆满了黄绿色的大香蕉。听说记者是福建来的,蕉农们都很高兴,一位姓陈的蕉农说:“去年多亏了你们福建帮忙,要不然我们的香蕉都要拿去喂猪。”
记者正要问个究竟,旁边的蕉农老林已经说开了。原来,前年台湾遭遇多次台风,台湾香蕉供货吃紧,价格飙升。复耕后去年香蕉大增产。本来就生产过剩,外销又不理想,岛内香蕉价格跌到极限,特等蕉一度跌到每公斤4元新台币,连本都不够。
这时大陆及时伸出援手,6月份福建超大集团紧急采购了200吨台湾香蕉,每公斤采购价格在10元到12元新台币之间。此后,台湾香蕉价格企稳,并从每公斤新台币6元上升到25元。
这桩生意救了台湾蕉农的急,更让台湾业者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海西的大市场,台湾青果运销合作社是大陆采购香蕉的台湾方面供货商,其副总经理彭腾夫表示,台湾水果在厦门上市几天,仅家乐福(厦门店)日均销量就达到近2吨,大陆市场对台湾水果的巨大消化能力可见一斑,“对岸有一个这么大的市场在等着我们!你说谁不着急”。
在永丰市场里,蕉农们问得最多的话是,“今年福建还有采购台湾水果的计划吗?”
在离日月潭不远的农村,记者看到了不少农业观光园,红花绿草,蝴蝶纷飞。这是农家自己开发的产业,他们说,种果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在詹澈看来,台湾农民的路子很窄,他说,许多台农都在寻求新的出路,希望有一个稳定而广阔的市场。现在虽然推出农业策略联盟、休闲农业、优质供果园等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大陆市场潜力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正是台湾农产品的理想销售地。有台湾果农曾计算,只要台湾的水果有1/3进入大陆市场,就可维持全台农民投入的成本。
说起这些,台湾的农业经营者都很焦急:“去年香蕉幸亏大陆救急,可将来橙子、芭乐、菠萝、木瓜、芒果、莲雾过剩了怎么办,拿去喂猪吗?”
向往!焦急!谈起对岸的海西,台湾农业界人士几乎都是这样的心情,他们担心,停滞不前的现状,与加速发展的海西,将像这200多公里的海峡一样,难以跨越。
“到祖先的土地上创业,是一件幸事”
海西现在万事俱备,就看你有没勇气和决心。
有人望眼欲穿,有人先行一步。
早已有台湾的农民干脆来福建创业了,干的就是老本行———开山种果。
台湾管这些先行者叫“西进台农”,63岁的台湾“杰出农民”林茂盛,2002年就来到福州罗源开地种果,如今在台湾颇有名气,说起他,同行总有赞赏和称羡。
林茂盛的果园坐落在距福州市区60多公里的罗源县松山镇莲花山前的吕洞村。这个200多亩的园区,分设桃、李、梨、柠檬、柑橘、芭乐6个区域,栽种各类果树5000多棵,仿佛一个桃花岛。平时,林茂盛雇5名当地农友料理果园,去年“小收”,今年“丰收”。
林茂盛到福州当果农出于一个偶然机会,种果五年,林茂盛收获丰盛,“福建和台湾的自然条件都差不多,政策又很好,况且台湾人八成以上祖籍都在福建,沟通没问题,这不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吗?”
前段时间,林茂盛还游说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大儿子,希望他在两三年之内能够接管果园,并称这里“前景无量”。
林茂盛仅仅是近年来大批“西进台农”中的一员。在宜兰、花莲这样自然灾害多发的台东沿海,到海峡西岸创业发展的想法更是强烈。
对福建人来说,宜兰、花莲虽然很少有人去过,但都很耳熟。这两个地方离台北不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紧靠太平洋,每次来台风,这里几乎都是第一站。因为防台风,宜兰最高的楼不过16层,站在顶层,宜兰全城一览无余———全城基本都是两三层的楼房,五层以上几乎没有。
站在16楼窗户边,远处就是浩瀚的蓝色太平洋,宜兰的朋友笑说:“台风一来,农民最怕,这几年台湾农业不景气,农业县失业率攀升,现在我们这有很多人都想像林茂盛一样,去福建开山搞农场。”
经常来往于闽台的台商张运同接话说,“福建是我们的祖地,在祖先的土地上创业,是一件幸事。现在海峡西岸真是万事俱备,就看你有没勇气和决心。”
在座的台湾全方位农业振兴基金会执行长郭聪钦祖籍也在福建,他对海西同样抱有极大的热情,他说,农民一般年龄大,观念保守,单打独斗去干,确实不易。现在最需要农业合作组织来穿针引线,或者通过大型农业集团,带领台农去海西创业。
“建立两岸农会的对接纽带是重要一环”
如果能和海西建立起农会的接通网络,上午从台南摘下的莲雾,下午就可以出现在福州厦门的超市柜台上
郭聪钦提起了台湾的农会,他说,建立两岸农会的对接纽带是重要一环。
记者在南投县的一处农家,感受到了农会的作用。在一户种草莓的农户家里,主人告诉记者,他们一般是早上早早地下地采摘草莓,然后把草莓装进专用的草莓盒里,贴好农会编制的条码,送到农会运销部。中午,草莓就可以送到台湾任何一个市县的超市或订户家里。
因为有农会,农民一般只要管好地里的事就行,其他都不用太操心。郭聪钦说,农会遍布全台,深入各乡,触角遍及农业产销全过程,对于台湾的农业来说,农会是个不可或缺且作用很大的组织。如果能和海西建立起农会的接通网络,“上午从台南摘下的莲雾,下午就可以出现在福州厦门的超市柜台上”。
经常与海峡西岸进行农业交流的詹澈对此颇为乐观,他说,闽台农业合作已进入拓展、深化、提高的阶段,内地低廉的原料、劳力、土地,以及广阔内销市场,是最大的利好,近年来的台农西进规模已颇为可观,现在,福建出现了一批如超大等农业龙头企业,并且各地都在发展农产品协会等组织,在集中度、经济能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台湾成熟的农业合作组织相比,已经十分接近。“就像我们的口音一样,自然熟,多讲两句,就可以开始谈合作了”。(记者 陈仲庶 陈敏 林忠锦 之光 胡兰芝 陈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