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信良,民进党前主席,1999年5月发表退党宣言,与民进党分道扬镳。2000年之后,致力于两岸交流。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先生应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之邀,首次正式来该院演讲,阐述他的“两岸关系新思维”。昨日下午,记者在许信良先生下榻的厦门大学克立楼,与许信良先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记者:此行厦门,您关注的是什么话题?
许信良:这次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演讲,虽然事先研究院没给我确定具体的演讲题目,但我仍将就我关注的“两岸与世界”跟大家进行交流。对厦大而言,厦大是厦门的、更是世界的;对厦门而言,厦门、闽南既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前沿,更是全球化的今天引人关注的一块宝地,因为她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厦门还是闽南的中心,闽南人、闽南文化已生根台湾,尤其是台湾中南部地区,闽南文化精神已成为维系两岸民众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弘扬这种精神的今天,厦门同样肩负着历史重任。
记者:您的“两岸与世界”主要内涵是什么?
许信良:两岸关系问题,其实应从更广大的领域、更高远的视野来看,那样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晰,这对于台湾未来发展走向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在这一问题上,台湾当局应摒弃过时、落伍的意识形态,以及那些与台湾人民利益相悖的做法,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重视大陆未来对于台湾的重要作用,积极融入这种趋势、潮流。
此前我曾多次在一些重要场合“鼓吹”台湾民间资本应大胆“西进”,到大陆寻求发展,这不仅只是为企业生存考虑,更是为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为了民众的利益,为了台湾不至于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边缘化。我们这一代人饱受历史上两岸关系“对峙”之困,后来者应吸取教训。应看到两岸经济、文化的融合所带来的前景。我乐见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向好,为民众福祉,大家一起推动、密切往来,现有的障碍一定能克服。
记者:您一直关注两岸农业合作、互利共荣,对厦门与台湾农业交流合作有什么建议?
许信良:2004年我率领台湾“两岸农业交流访问团”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访时,就曾提出“台湾农业的出路在大陆”。面对着国际市场的冲击,台湾农民若能得到大陆在免关税等方面的支持,他们的事业将更加繁荣。我很高兴地看到,我的希望两年后变成了现实,大陆方面释放出的善意,不仅开始让台湾农民受益,更为大陆民众带来了台湾特色水果、花卉、蔬菜、绿色大米等优质农产品,两岸农业交流的机制得以建立、农业互补性开始显现。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无论是地理位置、气候因素、人文历史,还是在两岸农业合作问题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台湾水果集散中心在厦建立和发展,同样是两岸业界所乐见的。但目前存在的两岸农业交流的一些阻碍,如交通运输不畅、通关手续多和检验检疫程序复杂等问题,都应引起重视,希望尽快建立起两岸农业交流的“经常性机制”,以更经济更稳定的方式将台湾农产品运往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