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2日电 岁末回望全年,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在“变”与“不变”的交织中前行。“不变”,是两岸贸易的高速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增加,祖国大陆鼓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变”,则体现在热点领域的出现、一些突破和变化的发生。用专家唐炜话说,就是“突破多亮点多”。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今年两岸经贸往来中有哪些热点领域可圈可点”问题上,唐炜表示,今年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中热点不断,有一些领域值得特别关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热潮涌动,是热点也是亮点,而会展业是两岸经贸往来中的另一热点领域。
首先是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热潮涌动是今年的两岸经贸交流的一个热点亮点。4月两岸经贸论坛以及10月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上宣布的惠农措施,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有台资农业企业近4500家,占大陆台资农业企业的73%左右;试验区和创业园区实际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占台资农业企业投资总额的79%左右。
此外,会展业是两岸经贸往来中的另一热点领域。大陆地区举办各类海峡两岸经贸展会已颇具规模。据统计,今年,经商务部批准的海峡两岸展会共16个,涉及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农产品、花卉等多行业。特别是,大陆企业入岛办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6月,由福建省海峡商务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两岸(福建)优良家庭用品礼品展销会”在澎湖成功举办,这不仅是大陆企业在澎湖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会,还首次实现了展品由祖国大陆货运直航澎湖,实现了大陆人员由澳门包机直飞澎湖。福建省共组织了83家企业赴澎湖参展,展位100个,签订出口合同约214万美元。会展业的发展丰富了两岸经贸往来的形式,有利于推动双向贸易。
唐炜认为,突破和变化同样是今年两岸交流的亮点。两岸经贸往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突破、小变化中不断向前推进的。除了农业领域的诸多突破,今年2月8日,在两岸渔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商务部宣布恢复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5月18日,正式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5月19日派出首批对台渔工。这意味着暂停长达近5年之久的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得以恢复。此外,大陆方面今年首次提出对台服务业开放,包括物流、医药管理等领域的开放,这也是一个突破。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推进,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贸易方面,IT、IC商品成为两岸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标志着两岸贸易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到投资领域而言,一方面,台商投资大项目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投资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主要的高精端产业逐渐转向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比如信息产业、石化产业等。而且,台商投资转向已经明显带动了大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过,唐炜也指出,应该说是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让两岸经贸关系长期是处于间接、单向的不平衡状态。
具体来说,两岸经贸往来持续热络,大陆的企业却不能在岛内设立机构或是进驻人员,大陆的商品也不能完全进入岛内,这显然是存在隐患的。目前,由于台湾当局人为设限,大陆方面有2200多种商品不能入岛,而这2200多种商品恰好是大陆比较有竞争力的,也是岛内民众喜爱甚至是需要大量进口的,比如玉米、工业原料等等。
两岸的贸易是单向的,这直接造成了大陆对台贸易的巨额逆差。与此同时,台湾当局限制大陆对台投资,投资也是单向的。另外,两岸间航运不能直通,货运需要经过第三地中转,贸易往来是间接的、不畅通的。
所以唐炜认为,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和畅通化,将是两岸未来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岸的互通有无,双向互利。
而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目前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唐炜表示,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就是要构建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逐步建立成套的、制度化的,彼此有机联系的一个经贸安排,而不是偶发的、一事一办的或是零散的。其二,除了企业间的接触沟通,构建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还应该有更高层面的接触。目前已经开展了两岸中介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协商机制应该扩大,往更深、更广、更高的领域推进。 (李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