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马英九在桃园县长朱立伦的陪同下来到大溪游客中心,出席在这里举办的“经国先生百年诞辰特展”。图为马英九在剪彩仪式上发表演讲。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中新网4月14日电 今年4月13日是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台湾当局高规格举办活动纪念蒋经国,台湾“走过经国岁月”网站刊发马英九的缅怀文章《薪火相传 任重道远》,文章中,马英九回忆了当年追随蒋经国的点滴岁月。马英九在文中以亲身接触到、感受到、体验到的蒋经国,和读者一起分享缅怀,也借由专文表达对经国先生为台湾付出一切的由衷感念。
文章摘录如下:
见证历史 感念犹深
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逝世,蒋经国一向不喜欢做寿庆生,不过今年4月13日正逢他百年诞辰,与一般生日毕竟不同。“总统府”特别召集相关单位,组成筹备委员会,扩大举办纪念活动。
近10年来,台湾媒体针对历任“总统”的贡献作过多次民调,经国先生总是名列第一,满意度曾经高达七成。他至今最令人怀念的,除了推动十大建设,改善台湾人民生活,缔造经济奇迹,使台湾“升级”之外,就是主导民主改革与解冻两岸关系,包括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推动“国会”改革,以及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等措施。这些政绩至今仍广受岛内外人士的肯定与推崇。
英九很幸运,能在经国先生一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追随他并学习他的领导风格,同时也见证台湾民主改革过程中几个关键决策,让我得到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毕生难忘,也永远珍惜。经国先生正直、清廉、坚毅、平实、爱民的风格,更是我心向往之典范。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让我看得更清、看得更远,也更有信心带领“国人”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在这里,我要以亲身接触到、感受到、体验到的经国先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缅怀,也藉由这篇专文,表达对经国先生为台湾付出一切的由衷感念。
第一印象 态度亲切
经国先生比我大41岁。小时候,只知道他是“先总统”蒋公的大公子,并无其它印象,也从未见过他。
初中一年级时,舍下从台北万华搬到长安东路一段8号三楼,经国先生当时住在18号的一栋平房,相距不到一百公尺,但是从未有任何接触。唯一的例外是,有一年春节晚上,我们小孩子到顶楼阳台玩鞭炮,曾经用弹弓夹着点燃引信的大龙炮射出去,打到经国先生家的院子爆炸,结果惊动侍卫人员跑来关切,但倒没有骂我们。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个顽皮的少年,17年后成为他们“大老板”的英文秘书。初中三年级时,家父到“救国团”担任文教组的副组长,当时“救国团”主任就是经国先生,是父亲的长官,对我而言,还是十分的遥远。
我对经国先生开始有接触,主要还是高中毕业以后。而第一次接触,则是1968年在台中成功岭接受大专学生暑期军训。当时我被选为开训典礼中的宣誓代表(媒体误报为授枪代表,其实授枪代表是赵怡),在率领一万两千位受训学生宣誓完毕后,我跑步上台把誓词呈送给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经国先生,他微笑注视着我,接下誓词,握住我的手,轻轻地说:“谢谢你!”当时我觉得他握手很有力,态度很亲切,那是他给我的第一次印象。那年他59岁,我18岁。
第二次是在两年后的4月。经国先生以“行政院副院长”身分访美时,在纽约广场大饭店门口遭到“台独联盟”成员的枪击,黄姓刺客开枪时右手被便衣警察推高,子弹飞越经国先生头上,射到旋转门留下弹孔。黄姓刺客与另外一名郑姓共犯立刻被这位便衣警察和经国先生随行的办公室主任温哈熊将军共同制伏押走。
经国先生并没有受伤,也没有受到惊吓,反而镇静地向随员表示愿意跟刺客谈一谈,但纽约警方认为不宜,没有同意。他当天预定在饭店内对美国东南亚工商协进会的演讲照常举行,未受影响。经国先生身临险境、临危不乱的风范,经过岛内外媒体的报导,传遍全球。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不但没有痛斥刺客,反而表示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他显然了解这些刺客心中有话要说。在那个戒严的威权时代,大官能有这样开明的心态,实在罕见。他回台的时候,松山机场万人相迎,“救国团”邀请我们青年参加,他走过我们的身边,很亲切的跟我们打招呼。我就觉得,经国先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他平易近人,毫无僚气。
第三次接触,是在1974年我考上中山奖学金准备留学前夕。当时经国先生以“行政院长”的身分,在三军军官俱乐部邀请录取的10多位同学吃早餐,大家都受宠若惊。经国先生的座位和我距离只有2公尺。他问我要去哪个学校?读甚么科系?有甚么计划?并希望我们在学成之后回台服务。他说话不多,但亲切诚恳。那年他65岁,我24岁。一个月后我就出国了,直到7年后学成归台才有机会再见到经国先生。但他当时对我们中山奖学金同学回台服务的期待,我一直都记得。1981年我拿到学位后,只实习了半年就回台湾了。
另外有两件事,直接感受到他的风格。第一件是整饬政风。经国先生在1972年5月就任“行政院长”后,第一次院会提出的改革就是公务员“十项革新”(俗称“十诫”),包括公务员婚丧喜庆不得超过10桌;不得出入特种场所,除招待外宾外,不得随便宴客;宴客必须吃五菜一汤的“梅花餐”;上级视察人员不得接受下级单位招待等等。一时之间,雷厉风行。连我当年在桃园一个基层运输部队接受驾驶训练时,都可感受到他们贯彻“十诫”的压力。当时人事行政局长(经国先生的亲表弟)也因涉嫌收贿被起诉,最后判无期徒刑。当时虽有人批评经国先生不近人情,但是如此确实收到弊绝风清的效果,连党外人士都给予好评。
第二件事,是他处理第一次石油危机。1974年初,原油价格由每桶3美元多暴涨到超过13美元。岛内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政府决定推动“稳定当前经济措施方案”,采取“一次调涨,一次到位”的策略来因应。当时我在高雄左营海军服役,住在军官宿舍,订了一份台湾新闻报。涨价当天,报上刊出了所有民生物品的新价格。一位每天必喝米酒的老士官特别跑来借看报纸,当他看到一瓶米酒只从10块钱涨到10块5毛,高兴得笑瞇了眼,大声说:“还好!还好!只涨五毛钱。”这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经国先生的政策很替基层民众着想,他很照顾弱势百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