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危机中的商机
一位台北作家曾考证,台湾夜市的诞生,跟地处亚热带有关。就像当年的上海,每到夏天,大家总爱把桌椅搬到弄堂里,露天纳凉吃饭,台湾的先民也是如此。吃完饭,总要找个地方消暑,此时,往往有着一棵大榕树的社区庙宇就成为绝佳的去处。大家你来我往,人气一足,商机就来了,加上台湾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祖传的、具有地方风味的绝活,摆摊叫卖,很快,夜市俨然成型。
先有庙后有市,台北最古老的几个夜市都是如此。但台湾夜市的真正繁荣,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禁运危机。就像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样,当时西方国家一片愁云惨淡,纷纷取消订单,依赖出口的台湾大受打击,外销厂商吃尽苦头,纷纷倒闭。为了求生存,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自然而然,出口转内销,把退货拿到夜市地摊大拍卖,没想到大受欢迎,从此,吃喝之余,逛夜市买外销退货品、仿冒品,就成了台湾人乃至外地游客的一大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台湾的夜市并没有严格的区域限制。台湾北部和一些大城市里的大型夜市,常有固定的区域和摊位形态经营,而南部的夜市则颇多流浪族,那些摊贩分不同时间在各乡镇市出没,群聚在一块大空地上摆起摊来。当地居民百姓去逛夜市则有如晚上去赶集,维持一种农村社会的草根风味。
就算在台北,除了士林、西门町等大型夜市,许多不知名的小街小巷上,也有类似夜市的摊点,它们的存在,不但给市民提供了生活方便和平民化的娱乐休闲,也成为一种就业形式,被当地行政当局所认可。
管理:严格中有人情味
其实对于上海来说,原来也有类似台湾夜市、适合普通百姓下班后休闲的去处,如历史悠久的城隍庙,大名鼎鼎的云南路,声名远扬的吴江路。但受商业化和高档化的发展思路影响,这些地方都不再那么“和蔼可亲”,上海本地市民光顾得越来越少了。如今的上海,虽然有“新天地”,但却很少有平民化,适合打工阶层的休闲场所。
而在台湾,当初本是百姓夜间赶集的“夜市”,由于摊贩们不断呼朋引类推陈出新,而各地方政府机关又懂得因利乘便从旁协助,“逛夜市”不但发展成游客来台观光必备节目,同时又是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对于许多城市的管理者来说,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导游告诉记者,每一个夜市上的摊位,食品卫生和环境整洁都必须搞好,否则很快就可能被取消资格。据统计,仅台北市的摊贩约有2.6万户,从业者共约4万人,其中从事小吃饮食的占半数,他们每天工作9个多小时,比上班族工时稍长。摊贩多以家庭方式经营,近年发展成连锁店形式,雇用计时劳动者,摊商收入高过一般工薪阶层,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都特别珍惜。
在西门町夜市,记者碰到一个给人画像的民间画师。对着客人,短短几分钟,一份惟妙惟肖的人像素描就跃然纸上。凭自己的爱好所长,赚取一份生活费用,算是典型的小摊贩。但记者发现,他的胸口挂着一个标牌,上面写着他的姓名、专长和经营区域,原来是政府部门专门给他颁发的民间艺人资格证。他告诉记者,这证件是经过考试才能领到的,必须有这样的证件,才有资格在夜市街头摆摊。
除了严格管理,当地政府有时也颇有人情味。导游透露,前一段时间台北市政府新闻处专门举办了“台北十大夜市小吃”网络票选活动,结果最受台湾人喜爱的“蚵仔煎”拔得头筹,成为人们最爱的夜市小吃。其次依序为臭豆腐、蚵仔面线、鸡排、珍珠奶茶、生炒花枝、药炖排骨、芒果冰等夜市美食。
小摊小贩一向是大城市管理的难点。台湾的夜市让我们看到,要管好,既要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也要有规矩,成方圆。(潘高峰 周骏)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