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风吹” :急进的政治操弄打碎了自然而然的历史进程
民主纪念馆里,正堂居中还是蒋介石铜像,开馆典礼那天,几百个风筝挂在铜像四围,把蒋中正遮挡得严严实实。
2007年11月23日,“大中至正”的牌匾被换成“自由广场”时,朱蕴辉就在抗议现场,“很混乱”,“大概有几千人”。
不远处的那座蓝顶建筑(中正纪念堂),当年纪念中正,如今纪念民主。然而,“民主”并没有带来蒋经国孜孜期待的“谅解”。
警察把抗议民众围在了广场外沿,朱蕴辉就和大家一起高喊,“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死去多年的人”。他们面前有一幅标注了“台湾民主纪念馆”的大地图,一个抗议的中年男子,上去就把地图撕了,摔在地上,踩了好几脚。
那会儿,朱蕴辉不禁想起,当年捐款修中正纪念堂,“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是大家都捐一日所得、一月所得。”最终修建中正纪念堂的经费,1/4来自民间捐款。
围绕中正纪念堂的改名而展开的政治斗争已经持续了大半年。在“去蒋”的各项行动一步步都最终实现后,2007年2月28日,陈水扁再次在纪念“二二八事件”的集会上演讲,说中正纪念堂是“不符合民主潮流的封建产物”。
半月后,马英九带着国民党要员们,绕行中正纪念堂,抗议“民进党分裂族群、毁弃历史的举动”,终于第一次高调地表明了反对“去蒋”的立场。
国民党籍的台北市长郝龙斌说,中正纪念堂不是“国定”的古迹,所以归台北市政府管,谁也别想改名。
民进党掌控的“行政院”随即决议中正纪念堂升格为“国定古迹”,归“行政院”下属的“文物建设委员会”管,并且制定了纪念馆园区进出管制和换牌更名的计划,甚至准备好了实施操作的起重机,连纪念馆园区围墙都要拆除。
台北市政府也随即宣布,中正纪念堂周边道路届时同样交通管制,“任何工程车辆不得进出”,并要求台北市警局“严格执行”。至于围墙,是园区和台北市共有,谁敢拆除,就以“损坏公物”之嫌逮捕。
中正纪念堂管理处处长曾坤地曾经建议,“有需要可以建立民主纪念馆,但中正纪念堂也要继续让它存在,因为这是历史,可以让两者并存下去”。
但他最后还是只能无奈地亲眼看着“中正纪念堂”的铜牌被摘下,“台湾民主纪念馆”取而代之。曾坤地说自己“从事公务这么多年,2007年是最难过的一年”。
往年的纪念堂,每天早晨,都用扩音器播放“蒋公逝世纪念曲”。不过,陈水扁当政8年来,中正纪念馆的功能,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领袖怀念。这里开办了很多社会教育的课程,举办的展览是“极地摄影之旅”、“文明科技四千年”。
对于中正纪念堂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更珍惜的,是这种自然而然的改变。所以,当急进的政治操弄打碎了这种自然而然时,许多社会教育课程的老师选择了离开,他们不愿意接受署着“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的聘书。
2008年1月1日,经过各处的调整后,“台湾民主纪念馆”正式开放,陈水扁亲自主持开馆典礼。
民主纪念馆里,正堂居中还是蒋介石铜像,被认为是有碍观瞻;有好事者也曾提议将铜像一并拆除,不过却也兹事体大,后来的变通办法是,开馆典礼那天,几百个风筝挂在铜像四围,把蒋中正遮挡得严严实实。陈水扁和他的支持者称这个“装置艺术”的主题,是“民主风吹”。
铜像两边的墙壁,挂上了早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上的群众民主运动的图片,一条大标语是“挥别白色恐怖”,还有“二二八受难者”的名录。
当天负责接待来宾的朱秀兰记得,“都是民进党的代表,国民党没有派代表过来。”“我们很沮丧,但有些事情没办法。”
陈水扁照例要发表演讲的,曾坤地在台下听。他模模糊糊地记得陈水扁讲了“过去大学生野百合运动在中正纪念堂发生,其他类似的相关政治的抗争活动也在这里,所以要把这个地方改成台湾民主纪念馆”等等。
典礼结束后,陈水扁还专门和曾坤地握手,说“未来有运动要继续努力,要拜托你啊”,曾坤地不知道怎么响应好。“我们不要什么伟人,也不愿唱什么高调。”朱秀兰记得10年前刚到纪念堂工作的时候,观众盈门的情景,所以对现在的变故,尤其不以为然。“我们只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祥和社会。”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