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两蒋”的日子:“后人这样对前人,让人心凉。”
蒋介石的侍卫应舜仁,一直记得蒋介石去世那晚的雷雨。
“我听到楼上的第一个哭声,是夫人(宋美龄)哭的。接下来就是经国(蒋经国)先生的声音:救救我阿爹,救救我阿爹。接下来就是一阵大雷雨。明明月亮很大、很亮的,但雷雨却下不止,倾倒一样。”
几日后,蒋介石的灵车经过的街道两旁,满是下跪的民众,穿着孝服,哭得很伤心。
“没有组织动员,大家其实都是自动自觉。”台湾《联合报》前主编张作锦回忆,“对当时台湾的大部分人来说,蒋‘总统’就是心里惟一的依靠。现在他突然倒下了,人们大吃一惊:没有领袖的日子,要怎么办?”
某种程度上说,从蒋介石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起,台湾的“去蒋”就开始了,不是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去蒋”,而是世道人心的“去蒋”。
那几天,《联合报》的记者在中正机场(现在也已经改名为“桃园机场”)采访了一个美国人对蒋介石去世的想法,美国人说:我们有过那么多“总统”,任何一个去世了,我们都觉得习以为常,你们只有这一个“总统”,当然伤心了,你们没有经验啊。
三十余年过去了,对台湾的普通人来说,“没有领袖的日子怎么办”早已不是问题,在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下,不是人民要依赖领袖,而恰是领袖要依赖人民。
对“两蒋”的忠诚还不至于消失殆尽。“两蒋”暂厝的桃园县大溪镇,地方依然叫“陵寝”。2007年12月23日,最后一班仪仗队卫哨交接撤哨后,曾经负责“两蒋”陵寝维安的退役中将罗文山,带领一众坚持留守,“我们黄埔子弟组成自愿军,在这里搭帐篷,我们愿意站岗排班,日夜守卫陵寝”。
马英九不久前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将蒋介石对台湾的贡献概括为“光复台湾、建设台湾与保卫台湾”,而他评价蒋经国,则是“重视经济、民生,勤政爱民”。
实际上,在台湾近年的几次民意调查中,蒋经国都位列“最值得尊敬的政治人物”之首。感念蒋经国的就包括台湾云林县台西乡的民众。台西乡是蒋经国第一次下乡视察的地方,1950年台西乡爆发沙眼大流行,他要求卫生官员尽速处理,免费配药。乡民谈及往事,常常老泪纵横。
相比之下,无论是送灵车时民众的素服,还是台西乡民纵横的泪水,甚或没听过“两蒋”陵寝的年轻人,都要比“去蒋”“尊蒋”的政治姿态,真实得多。
1987年的12月25日,蒋经国坐着轮椅,出席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行宪纪念日大会”,民进党籍“国民大会代表”高举白布条,大声抗议。喧哗中,蒋经国向代表们简短致意,然后由“国大”秘书长何宜武代为宣读演讲词,重申民主改革的决心。
给蒋经国推轮椅的,是马英九。他后来回忆说,离开会场时,蒋经国“特别转头,深深看了看鼓噪的人群一眼”。19天后,蒋经国去世。
“我全心全意付出为台湾,但还是得不到谅解。”蒋经国曾对身边的人说。
他曾试图谅解别人。1986年的9月28日,台湾民主进步党成立那天,情报部门负责人向蒋经国呈上了一份抓人名单。蒋经国权衡再三,没有批准,他对幕僚们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台湾《联合报》前主编张作锦的话,代表了绝大部分反对“去蒋”的台湾民众的立场:“无论蒋该不该去,起码方式太粗暴了。”
“后人这样对前人,让人心凉。”张作锦说。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