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行馆:“去蒋”运动达至高潮的象征
“草山行馆”是“史料”,蒋介石是“历史”。“历史”与“意识形态”无关,与政治无关。这个烧的过程,就是值得我们审思的历史。
说起2007年4月7日凌晨的那把大火,时任台北“草山行馆”主任的黄信彰至今仍不胜唏嘘。他赶到行馆时,木结构部分已经烧光了,只看到石墙,幽幽地冒着烟。他又立刻跑到原先计算机监控室的位置,监控录像里或许能找到起火的线索,但是计算机硬盘已经被烧成几个黑色的球。
“草山行馆”是蒋介石夫妇到台湾后的第一个住处,只是蒋介石的二十余处官邸之一,名声远不及“士林官邸”,因为行径偏僻,游客寥寥无几。“草山行馆”从未能成为“尊蒋”的标志,却因为这把火,成为了“去蒋”运动达至高潮的象征。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不愿以大张旗鼓纪念父亲示人,草山行馆因而荒废二十多年,“几乎不能住人”。2003年行馆重修开放,国民党的马英九、民进党的谢长廷都来捧场,然而对大部分的台湾人来说,“两蒋”早已逝,遑论一个行馆。
“草山行馆是‘史料’,蒋介石是‘历史’。‘历史’与‘意识形态’无关,与政治无关。”黄信彰说。一些年轻的参观者或许同意这个观点,他们只觉得行馆周围“风景宜人”。
有人依然怀念过往。行馆整修时,稍微改动过房间的位置,蒋介石当年的一位老侍卫特别跟工作人员强调,“原来这里不是厕所呀,这里是厨房”。“那个时候蒋先生很严肃,但是如有侍卫站夜哨,蒋先生就会交待一定要给足够的衣服,不要冷到。”老侍卫带着一些骄傲,却泪眼蒙蒙。
“他们不怕别人在‘去蒋’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两蒋’是他们自己的生命里的人。”黄信彰说。但他们“却往往不愿意留下姓名”。
用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长李斌的话说,老侍卫去行馆是为了“继续怀念”,而另一些游客,则是为了“戳破怀念”。“看到蒋公的房间,有些游客说‘啊,不大嘛’。知道蒋介石和宋美龄晚年失和而分房住时,有人会说‘原来他们也会分居’。”李斌说,“在旧日的记忆里,蒋公是‘民族的长城,自由的灯塔’,但是现在他们觉得蒋公也是普通人。”
“也有来骂的。”李斌说,他就见过不少游客,参观时就会用台语嚷,“这就是独裁者嘛!”“这就是皇帝啦!”
2007年3月底,草山行馆收到了一封“放火烧馆”的恐吓信,不过在“去蒋”渐入高潮的背景下,这封信也不算扎眼。4月5日,蒋介石的祭日,台北市长郝龙斌和他的父亲郝柏村还到草山行馆用餐。郝柏村是蒋介石的爱将,做过蒋的侍卫长。
然而两天后,行馆就被付之一炬。消防部门的调查结论是“人为纵火可能性很大”,但案情到此为止,再没下文。
大火刚燃起来,李斌就接到了消防局的紧急电话,他花了45分钟赶到草山行馆时,已剩废墟,他一抬头,天花板已经坍塌,看到了天上的星星。
后来他写文章说,“草山行馆不应该在原地重建,火灾是意识形态造成的,如果再重建,也许有人还会烧掉。行馆的废墟,应该用很厚的玻璃框起来,让后来的人都看得到。”“这个烧的过程,就是值得我们审思的历史。”他写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