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日电 “父亲虽已过去,我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早期留美数学家。杨振宁所写《父亲与我》一文感动过许多读者,但却少公开提及自己的母亲。他昨天接受台湾《中国时报》访问,首度对台湾媒体谈到双亲对他的影响。
杨振宁表示,他那一代的中国人受到家庭的影响非常大,虽然父亲是新时代的知识人、母亲是旧时代女性,但两者对他同等重要,只是影响的方式不同。
杨振宁的父亲是学数学的,但不鼓励他念数学。“父亲虽然给我介绍了数学的精神,但认为数学不够实用。”杨振宁准备报考大学时,原本选择化学系,但自修准备物理时,发现物理更合他的胃口,因此进了物理系。杨振宁说,选择念什么、研究什么,全是出自自己的兴趣喜好与对学术的“品味”。
由杨振宁所写、妻子翁帆编译的新书《曙光集》,收录杨振宁十一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父亲和我》。杨振宁一至六岁时与父亲分离,他在文中写道要循着父亲的道路前往美国读书时,与父亲在公车站道别的画面。
“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个早晨的热泪,一时迸发,不能自己。”
有些书第一句就不懂
华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已高龄86岁,前晚抵达台湾,30日一早就趋车前往中坜参加“中央大学”举办的“余纪忠讲座”。一整天议程下来,依然神采奕奕,丝毫不露疲态。不时还主动牵起妻子翁帆的手,两人几乎寸步不离。
与人交谈时,很难察觉他的年龄,即使在晃动的车上访问,他仍保持他一贯的说话节奏,字字分明、思路清晰,发言谨慎,但绝不拖泥带水。
昨天中午稍事休息一小时,杨振宁准时到“余纪忠讲座”会场报到。他的讲题是“物理与数学的分与合”,即使对理科研究生而言,题目仍嫌枯燥坚硬。
他秀出一张投影片,告诉满场五百多人。他自娱地说,有些书光看第一页就看不懂;更有些书让人连第一句都看不懂!
演讲结束,翁帆慢步走上讲台,大方地与与杨振宁站在一起,与簇拥的学生合照,然后一起开心地手牵手前去为诺贝尔大师椅揭幕。这时天空飘起细雨,“小心啊,地滑!”翁帆提醒杨振宁,两人脸上带着笑意,也卸除了大学师生对“大师”两个字的恐惧。
杨振宁:华人终会做出一流科研
杨振宁对于华人世界的科学发展,他深表乐观,认为终会做出世界第一流研究。他也谈及父母对他学术生涯及人格养成的影响,言谈不疾不徐,流露中国“文人科学家”兼治中西文化的风范。
以下是访谈摘要:
问:你与翁帆(妻)这次回来,觉得台湾哪里不一样了?
答:我昨晚抵达,还没看到台北哪里不同。假如你要问我台北最大的改变,我会说是因为台湾换了一个“总统”,我想这对台湾的空气、台湾的整个想法,一定会有决定性的变化。不过我还没观察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