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障碍犹存
如今人民币在台湾已成为 “第二货币”,与美元、新台币并列为岛内“三大货币”,然而两岸货币至今未能全面、直接兑换。唐永红称,技术面原因是双方未签订双边货币清算协定,台当局在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规定,两岸签订双边货币清算协定后,才能把人民币视为外币来管理。两岸间的银行没有建立彼此货币直接结算、买卖机制,只好通过第三方间接进行。
中行福建分行对于买入的新台币,由于不能与台湾的银行结算,只好定期送到境外卖掉,增加了经营成本,如果没及时卖掉,还要承担汇率损失。特别在人民币不断升值、新台币相对贬值的形势下,卖出时拖延越久,损失越多。
同样,金马地区银行如果要消化买入的人民币,也只能通过境外的美国、香港汇丰等银行,换成第三种货币后,再换为新台币。
如此进行货币结算,影响了两岸银行兑换货币的积极性,难怪中行福建分行多年来 “静悄悄”地做,金马两地每年兑换人民币也在2亿元左右,并未逐年大幅增长。
唐永红进而指出,技术阻力的根源在于政治阻力。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考虑,把两岸货币兑换定位成官方与官方之间的公权力事务,要求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丧失了谈判基础,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僵着。
海西当有所为
“打开谈判僵局的钥匙,握在台当局手上。”唐永红认为,台当局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经贸议题便可逐步解决,包括货币清算。他预估新当选的马萧当局会有新姿态,但同时表现出谨慎的乐观:“新当局5·20上台后,不太可能很快跟大陆签货币清算协定,无法一步到位,还得有过渡期。”
过渡期还得透过试点“摸石头过河”,唐永红认为海西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作为。比如争取央行许可,在福建省内参照港币、澳元,视新台币为外汇进行管理,并挂牌公开兑换新台币。
他表示,人民币兑新台币的定价机制,福建也可尝试。当前,人民币兑新台币的汇率由央行拟定,这样比较僵硬,难以适应福建实际情况,福建应争取央行支持,允许其根据自身情况,参照国际行情来确定比价。“外汇市场波动很快,没有灵活的价格机制,就不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唐永红说。
福建省政府发布的 《关于金融更好地服务 “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探索建立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和互换机制,推动闽、台银行建立通汇或代理行关系,加强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国际结算业务合作。例如,福建通过“小三通”渠道,把新台币送到金马地区银行兑换;金马地区的人民币也卖给福建的银行,避免绕经第三地。或者退一步说,两岸银行在第三地的同一家银行进行货币结算,第三地的银行在大陆、台湾的代理银行开设账户。
唐永红建议,两岸货币清算可以试着参照包机直航的民间谈判模式,避开敏感的政治话题,由两岸当局授权民间组织来谈判。(记者 兰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