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对台湾农民的优惠政策措施方面,福建率先进口台湾水果,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的实施,率先启动对台湾农产品紧急采购,率先设立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率先设立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率先恢复对台渔工合作业务,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农业交流进一步升级。
目前,福建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合同利用台资24.8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继续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台商投资福建的农业项目规模也不断扩大,平均每个农业项目合同利用台资约为180万美元,较以前120万美元有明显提高。
“可以预期,两岸农业合作会更加紧密”。随着“三通”的临近,知名农业专家、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农企管理系教授段兆麟甚至希望到大陆院校授课。“将来管道正常化了,加上直航,不必经过第三地,可以大大减轻损耗率,对两岸都有好处。”
对于日益宽松的投资环境,林裕胜也很期待,“当时我们过大陆来投资的时候,台湾当局设了很高的门槛,我们企业至少跑了三、四次才报备下来。‘三通’以后,两岸交流更通畅,到大陆来投资的门槛肯定就会降低。”
作为批办台资农业项目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的省份,福建也在力争实现闽台农业合作质的突破。据透露,今年福建将继续推动闽台农业产业对接,台湾良种和技术引进,台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和第三产业合作,甚至是两岸产销制度的合作。
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入的进程只是两岸经贸合作交流的一个缩影。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将闽台经贸合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福建就大力吸引从事中、下游工业生产的台湾中小企业到海峡西岸沿海地区设立加工出口基地,通过吸引投资扩大对台贸易,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鼓励供应原材料的台湾中上游工业生产厂商到福建拓展发展空间,21世纪初期又努力争取台湾高新技术厂商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经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深入,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力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4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以“台商投资大陆2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上,全国台商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张汉文对《小康》记者表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正在迈向关系更紧密的局面”。
李非也表示,目前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海峡两岸将开始走向日益深化的区域分工,逐步建立起互利互惠、互补共存的经济合作关系。
CEPA猜想
尽管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但与其他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据福建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7年福建省GDP为9160亿元,全国排名第10,落后于大多数沿海省份,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中部的湖北和湖南两省。
有专家指出,闽台两地联合组成的经济体,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总数都不逊于中国其他经济区,推进海西区建设,一来可加快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并带动东部沿海各发达省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二来能有力推动台湾地区经济强劲复苏。
“4年内,达成类似CEPA的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初步意向是可以预期的”。李非教授认为,两岸的经贸往来在下半年后也许会一步步开放,他认为,“大方向是正确的,至于实施的步伐,应该稳一点,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有关专家指出,CEPA功能较为单一,便于操作;而大陆已有商谈实施CEPA的成功范例可资借鉴。
据了解,CEPA实施以来,港澳与内地取得了双赢的明显成效,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的香港,CEPA对其经济复苏更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香港股市、楼市、旅游、就业及整体经济成长均保持了稳定的上升势头。
事实上,邻近港澳的广东省在实施内地与港澳CEPA中就发挥了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作用,并从中大受裨益。而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在两岸经济整合、商谈实施两岸CEPA与共同市场中亦具有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优势,完全可能先行作为。
台湾知名人士江丙坤曾在“海西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起点和未来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福建可与台湾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最大特色在“对台”
贯穿福建经济发展的主线依然是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要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合作。”在今年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福建省长黄小晶表示。
“政府要扩大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思路,造就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环境和对台经济政策的试验场所,以作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方向。并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应有宏观的战略思维,从拓展对台经济关系、提高交流层次入手,落实‘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有步骤地让一些带有探索性的经济合作议题,在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发挥‘政策试验’的功能。”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分析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特色在‘对台’,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还没有创造出足够的诱因吸引台商。”台北大学全球化暨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诚恳地指出,对于多数台湾人来说,海峡西岸还是一个模糊概念,对于很多台商来讲,仍然处于一知半解阶段——不甚了解其中的商机何在。这既有现在两岸信息隔离造成的原因,也有宣传力度不够的因素。他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上行空间还很大,但是需要政府用大手笔在福建特点上加入台湾的智慧与创意,犹如市场行销产品一样,先对市场有足够了解,然后整合各种手段,进行整体营销,才能达到战略目的——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事实上,福建省政府在这方面已经下了不少“苦工”。2006年8月,福建省政府发布了《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和《关于实施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的若干意见》,对闽台产业对接的目标任务、重点及政策与协调机制等,做出了制度性、创新性安排。2008年7月4日,在全国首批周末试点直航的4个城市中,其中一个就是厦门。福建正慢慢地由原来的“先行者”转变为“示范者”。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闽港八大合作平台建设和闽澳四项合作全面推进……
“三通”将增强台湾在亚太地区的产业中心地位
对于台湾而言,“三通”不是简单地促进两岸往来和经贸合作,而是推动“双黄金航圈”及“双营运中心”计划,“两岸‘三通’将增强台湾在亚太地区的产业中心地位。”有学者这样分析指出。
事实上,早在1995年,台湾就希望利用大陆的市场和资源,使台湾扮演一个欧美与大陆的中间桥梁的角色。因而提出了“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管理、金融服务、产业集聚、仓储转运的平台及跨国企业的亚太营运中心。然终因构成其关键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受阻,直接“三通”未能实现,遂告无疾而终。
如今,随着“三通”进程的加快,将改变两岸经贸合作的单向局面。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选”之后,岛内出现了一股新的投资热,台湾房市出现一片庆祝行情,几乎所有期房价格陆续调涨,一些总价巨大的豪宅卖到缺房,市场还出现惜售现象。
特别是在马英九承诺尽快如期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承诺后,岛内出现了一股旅馆等旅游设施兴建热。短短数日,台观光局就收到近10件兴建案申请。其中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最向往的地方阿里山、日月潭,多家旅馆早已动工兴建或扩建。
而一度将营运总部或采购中心撤离台湾的跨国公司也开始重新在台投资与布局。在台发展多年的全球最大私人银行瑞士银行(USB)决定将台湾定位为“亚太地区前三大市场”,扩大在台投资规模,将业务向中南部发展,并于4月14日宣布台中与高雄分行开业。英特尔公司在台投资WIMAX项目日前也正式启动,并计划未来将成立1到3家新公司。欧洲商会日前发表对台湾与两岸经贸发展的建言白皮书,提出若台湾新“政府”能进一步落实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欧洲企业会考虑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台湾。
同时,跨国公司还迅速扩大在台采购。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决定对台采购3000亿元新台币后,东芝集团也于4月初宣布2008年对台电子产品采购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新台币。台湾东芝公司负责人表示,若未来两岸能够直航,东芝将会把各种零组件放在台湾东芝的物流中心,并在距离松山机场较近的内湖物流专区设立新的物流仓库。
国际知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强调,台湾若能改变相关法规,让资金能自由进出到大陆投资,台湾有管理能力、资金优势,中国大陆有市场,“两岸结合在一起,未来发展无可限量,能征服世界”。
链接
截至2007年福建省引进台资企业约9500家(第三地转投除外),合同利用台资2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30多亿美元,闽台贸易额达到506亿美元。占大陆利用台资的12%、10%和13%,在大陆各省市中名列第三位。(记者 杜娟 陈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