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1916年出生于汉口市,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美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在大陆时期曾任《沈阳日报》社社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政治秘书。去台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组训处长、“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总团部秘书长、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央组工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党务工作。1986年3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常委。同年7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按他的资历和地位,当时在国民党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宋美龄也曾希望于他接国民党权力之棒。但李焕与俞国华不同。李焕属开明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李登辉意见一致。同时,他也非常识时务, 不愿违背大多数人的意见。当宋美龄欲让与蒋家渊源甚深的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代主席一职时,他明确表示反对。而当宋美龄又欲让他出任国民党代主席之职时,也被他婉言拒绝。
在国民党内,看来当时能继承国民党主席一职的惟有李登辉了。
李登辉1923年出生在台北淡水县世代务农的家庭。从小性格内向,靠自己的努力与刻苦学完了初中、高中,后留学日本京都大学。抗战胜利后入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1948年毕业留校任教。1965年在他42岁时又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博士学位。1968年他的博士论文,获当年全美农业经济学会最佳论文奖。回台后到农业复兴委员会工作。因工作勤奋有绩,1972年被“行政院长”蒋经国提名为政务委员,开始了从政的道路。但此时他仍掌管农业。1978年蒋经国出任第六任“总统”,李被蒋经国看中任命为台北市市长。在台北市长任期内,因对市政建设、交通发展等有贡献而形成人们称之为李登辉的“风格”。三年后,李又第二次被蒋提升,1981年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5月,李又被蒋提名为“副总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他按“宪法”规定继承“总统”。
李登辉接任“总统”后,并未解决国民党内真正的权力继承问题。因为国民党主席一职由谁来担任还未确定。当时按计划此职要到“十三全”时解决,而对代主席一职也有人觊觎。在此新旧权力交替的关键时刻,李登辉是非常看中这一职位的。
李登辉宣誓就任“总统”后,宣称继承蒋经国遗志,推行“民主宪政”,坚守“反共复国”决策,早日完成“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使命。他的这些表态得到党内的普遍好评,同时,为了夺取代主席一职,也显示了他的政治手腕和才能。
首先,他谦卑下礼访国民党元老。李登辉继承“总统”第二天,就去拜访蒋老夫人宋美龄,以示对蒋氏家族的中诚和尊敬。其后又前往“荣总”医院看望前“总统”严家淦,并就“当前国事恳切交谈”。1月16、17日两日,他先后登门去看望了张群、陈立夫、谷正纲等国民党元老,表示自己多年追随蒋经国,今后要遵循蒋氏父子遗愿。同时,他此时一有空就往灵堂跑,在蒋经国遗像前沉思默哀。他的这些做法赢得了国民党《中央日报》“谦和、勤政”的评价。
同时,他策动少壮派写推戴书。
蒋经国一死,围绕国民党内的权力之争非常激烈。“官邸派”原欲阻止李登辉继任“总统”一事,因碍于“宪法”使得他们无可奈何,只得让李登辉继承“总统”。但是国民党主席一职要待丧事毕后,在7月7日的“十三”全上解决,这似乎是把主席一职暂搁置起来的最好办法。同时“官邸派”之意是要让行政院长俞国华出任党主席一职,实在不行就抬出宋美龄。与此相反,国民党多数人倾向由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于是,双方活动加剧,互拉选票。1月18日,以少壮派赵少康为首的39名国民党“立委”突然联署公开发表声明,要求推李登辉出任“代理主席”,“以维护全民信心”。这一颇具分量的联合声明,似一阵台风狂吹国民党上层,无法抵挡。一时间,台湾朝野出现了一股“拥李潮”。在这股“拥李潮”中,向以保守著称的俞国华自知不能与李登辉相抗,知难而退,转而愿意推李登辉出任代主席。同时,这股旋风也影响了当时在国民党中有举足轻重的人物李焕。李焕在明确表态反对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中央代主席以及自己无意参加此职角逐后,也转而支持李登辉。
李登辉在蒋经国死后的半个月时间里的上上下下活动,使国民党中常会改变了原定计划,决定1月27日讨论国民党中央代主席人选问题。但是由于国民党内权力之争激烈,宋美龄等人的暗中活动,推举李登辉代主席案未被列入当日会议日程。然会议开始后,列席会议的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宋楚瑜突然起立发言称,外界对主席继承问题议论纷纷,诸多揣测,为“党国利益”,实不宜再拖,应在此会议上讨论。接着会议主持人《中国时报》发行人余纪忠立即提议讨论宋楚瑜建议,并逼俞国华表态。俞是李争夺代主席一职最激烈的竞争对手,本想把此案拖一拖再说。但看到大势所趋,被迫提议同意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代主席。俞一表态,其他中常委也相继发言宣称拥护李出任党魁。到此,蒋经国死后,国民党内围绕代主席一职的权力角逐告一段落。同时,这场斗争也表明国民党最高权力之争, 以“官邸派” 的失败而告终。从此,台湾进入李登辉时代。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