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制改变后,究竟第七届“立法委员”的选举将会如何影响“立法院”的生态?目前“立法院”有12个委员会进行预算和法案的审查,只要三分之一的“立委”出席即可开会。换言之,过去六、七个“立委”左右一个委员会,改选后两、三个人就可以操纵整个台湾的制度。再加上选区变小,明年一月选出来的区域“立委”,平均每一位所代表的选民大约是30万人左右,不仅使得“买票”更容易,也使得区域“立委”趋于县市议员化、里长化,为了连任,势必每日奔波在婚丧喜庆等大小活动中,究竟能挤出多少时间来研究制度、来监督政府的运作?
如果因为选举制度让我们不能对区域“立委”寄予厚望,那么全台不分区的名单就显得格外重要。不分区“立委”的设立,基本上就是为了补救分区选举所造成的不足。因为能投入分区选举的人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或能筹募到足够的竞选经费,而且有意愿并有能力去从事拉拢选票的活动,不过这样的人未必符合“立法”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背景和弱势团体的代表性。
各党提名人大检视 蓝绿无新意,小党有创意
就这样的角度来看,那么目前不分区的提名人选,大党的表现显然不如小党。国、民两党所端出来的名单,大多是区域“立委”的疏洪道。国民党的提名人选,除了原先呼声甚高的詹启贤中箭落马外,国亲协商下,亲民党有四位纳入国民党旗下,其中三名现任“立委”名列安全名单中,分别是排名第六的郑金铃、排名第九的张显耀和排名十四的梅长锜。不过也因为这样,亲民党反倒成为第七届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中甚为醒目的缺席小党。至于民进党提名人选,虽然有弱势团体代表陈节如领衔,不过却有多位遭司法起诉者高居榜内,普遍影响民进党的社会观瞻。
反观第三势力中的各小党,多以弱势为诉求,淡化政治色彩。其中红党还把弗朗西斯的“和平之祷”放进红党的建党宣言中,“在仇恨的地方种下友爱,在分裂的地方种下团结,在疑虑的地方种下信心,在错谬的地方种下真理,在失望的地方种下希望,在忧伤的地方种下喜乐,在黑暗的地方种下光明”。领衔红党不分区第一名的罕见疾病代言人杨玉欣说,她就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建党宣言而感动,最后才决定投身政坛,行动不便的杨玉欣,长期以来一直为公益活动奔走,最终还是觉得要透过制度面的改革,才能全面使社会上的弱势团体,那些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除了杨玉欣外,红党还提名少数民族歌手胡德夫,心路基金会执行长宗景宜,以及写过白色恐怖相关作品的黄慧君,黄慧君现在也是施明德基金会的执行长。至于红党党主席陈耀昌则是医界代表,发起人之一也是前“立委”姚立明则是“立法院”观察基金会的执行长,魏耀干是民进党创党元老,代表的是对陈水扁执政八年的质疑。
台湾近年来最大型的社会运动大概就属去年红衫军发动的“百万人民倒扁”运动,不但不到十天就突破1亿元的捐款,红潮乍现在台北街头时更是抢占岛内外所有媒体版面。如此大型的社会运动,在今年逐渐组织化,并转型为政党,红党究竟能发挥多少第三势力,值得密切观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