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旌怀着身孕,依然陪伴在丈夫身边,这对陈德洋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而姜敏旌每天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尽管心里有很多委屈,还是强忍着不肯向丈夫说出来,丈夫要承受的压力比自己大得多,自己不能帮忙,能替他分点忧也好。
姜敏旌同期:因为我觉得他真的做事情蛮拼的,即使说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不会说放弃,或者怎么样。
我们自己有一部装载机在装那个石头,那部机器我们那时候是买二手的,那个比较差,常常出状况,然后那个工人又蛮贵的,然后装载机的师傅只负责帮你开,绝对不负责帮你维修这方面,然后比如说有个小毛病,轮胎出问题,半夜,有时候我们会赶工,半夜会赶工,半夜如果电话响,他都直接从床上跳起来,完了,什么又坏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开的是一个小吉普车,他就开去山上,搞的满手油污的,然后到天亮才回来,就是常常有这种状况发生,只要山上有状况,他就会半夜一下子跑出去,然后事情处理完,回来讲,终于又不用花到什么钱,又把东西修好了。所以我后悔是不会,因为我觉得说他应该会有成功的一天。
陈德洋说,在自己最艰苦的时候,妻子在背后的这种默默扶持,让他没有垮下来。
一年后,两家石料厂的生意依然不见好转,他们只好关闭了石料厂,投进去的2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赔了进去。
第二次创业失败
后来,他们又跟朋友借钱,在福州开了家专卖像框的小店,也因为经营不善转手给了别人。这也是陈德洋和姜敏旌这对两岸夫妻,在大陆投资遭遇的第二次挫折。
在大陆投资一再受挫,陈德洋决定带着太太和出生不久的大女儿回台湾。陈德洋还记得,当初离开大陆的时候,自己身上不仅没剩一分钱,还背负着两万多元人民币的债务。
陈德洋同期:1999年7月,当初我在福州做,已经基本上,身上没有半毛钱,我跟我朋友借了人民币三千块,当初买机票钱,应该是2700多吧,就这样回到台湾去,借了三千块回去以后,那因为我老婆跟孩子还在大陆这边,还在福州,我跟我爸借了几万块台币,然后汇过来给她们,她帮我还了钱,也让她们买机票回去台湾。
无颜见江东父老
陈德洋的家在台湾桃园县龟山乡大坑村。对于这个两手空空从大陆回来的儿子,父母虽然没有半句埋怨的话,但陈德洋自己却觉得脸上无光,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害怕和熟人见面。这种心态以至于让他辞掉了薪水较高的汽车推销员的工作,甘愿到一家机械厂做一名整天跟机器打交道的工人。
陈德洋同期:有些人也不是有意的,有些人有意无意之间聊天的时候,聊聊聊,比如说你以前在大陆怎么样,或者做的怎么样,你说这种情况,你说我有,又感觉骗人,你说我没有,真的我是一文不值,两手空空回来,连老婆、小孩都照顾不好,你说叫我讲什么,其实真的也不会讲,讲不出来,就是难受,憋住。
记者同期:他们问你,你是什么反应?
陈德洋同期:刚开始会回答,到后面会逃避。
这期间,姜敏旌再次成为陈德洋坚强的后盾。姜敏旌不仅经常鼓励丈夫不要气馁,自己还到附近的一家豆浆店去打工,用行动支持丈夫。
姜敏旌同期:早上四点多起床,然后去店里工作,永和豆浆,永和豆浆店上班,一个月一万六千多台币吧,然后就是做早班,就是要四点多起床,我记得天气好冷,早上起来都骑一个摩托车,然后骑个十五分钟到店里上班,就开始卖早点,煎蛋饼,包那个饭团,然后偶尔还有炸炸油条这样子,就是一直工作到中午十二点半,然后吃完饭才回家。
然后早上小孩子都在家里,大女儿那时候还在台湾,没有念书,然后都自己起床,然后再抱着衣服下去,找奶奶穿衣服,然后再等我12点回来,帮她喂完午饭,然后再带她回房间,就这样子,然后到了傍晚他才回家。
重返大陆
姜敏旌和陈德洋在台湾度过了三年多虽然辛苦但很充实的日子。这期间,二女儿也出生了,而夫妻俩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生活也越过越好。
但当年在大陆投资一再受挫的经历,却像个阴影一样,在陈德洋心头挥之不去。陈德洋常跟妻子说,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而姜敏旌也非常理解丈夫的心情,经过商量,夫妻俩决定重返大陆。
姜敏旌同期:因为我们过来的时候,他爸爸在吃晚餐的时候,曾经很语重心长地讲,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大陆已经亏了很多钱了,那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肯支持我们再做一次生意,希望我们能够成功。我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台湾吃饭,大家都流泪了,就是为了这些事情,我们已经等于说,闹到只有这一次的机会了。
开了28天的牛排馆
2003年初,夫妻俩带着自己挣的50万元新台币和父母资助他们的另外50万元新台币,总共100万新台币重新回到了福州。这一次,他们要开一家牛排馆。
陈德洋同期:当初我们是三个股东,叫圣保罗牛排馆,开业以后,因为当初对新闻没有了解,开业之后28天店就收起来了,因为是遇到非典,那时候一天的营业额从几千块,做到最后剩下四百块,也没客人了,所以28天草草收起来,一个人亏个十几万,因为我们过来的时候带的钱不多,只带了23.6万块钱的人民币,牛排馆基本上我们亏掉了一半多。
与川菜结缘
牛排馆开了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夫妻俩遭遇了他们的第三次人生挫折。好在从台湾带来的钱还剩下8万元人民币。夫妻俩看到附近有家川菜馆正在出售,就用剩下的这笔钱买了下来。可一个是福州姑娘,一个是台湾小伙,过去连川菜都很少吃,怎么能经营川菜馆呢?
姜敏旌同期:我记得我第一天在接手那家店的时候,就是原来的股东留了一个领班给我们使用,然后我完全不晓得说,要怎么买单,酒水要怎么算,菜的名字是什么,桌号是多少,完全都不了解。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刚接触川菜,以前是有吃过,但是完全不了解里面的菜名、菜色。就为了这个东西,我就在那个传菜口,就是传菜的那个地方,认那个菜,整整认了一个星期。总算把这个菜系,什么类型的,把它弄清楚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