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6日电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1月大过年,台湾消费者物价继续跌,比去年12月下跌0.27%,累计11、12、1月三个月,物价已下跌3.11%;批发物价也跌,较上月跌0.35%。
台当局“主计处”5日公布今年1月物价概况,趸售物价指数(WPI)总指数为99.67,较去年同月跌10.43%,是1975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趸售物价下跌的速度比消费者物价快很多,显示未来消费者物价仍有下跌空间。但是否代表通货紧缩来临?官员态度保留地说:“情况等19日公布最新经济预测就明朗了”。“主计处”上次预测,今年消费者物价将微幅上涨0.37%,本次预测必将下修,甚至出现全年物价下跌的通缩讯号。
“主计处第三局科长”吴昭明说,受到国际农工原料行情大幅滑落,基本金属、化学材料、石油天然气等价格持续调降,构成趸售物价的进口物价,较上年同月跌11.91%。进口物价跌,出口物价也跌,跌9.19%,进出口物价单月年增率皆创1999年来最大跌幅。
“主计处”指出,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04.55,年增率1.59%,增幅已收窄。剔除蔬果水产及能源后的核心物价,较上月涨0.49%,核心物价年增率为2.59%。
过去农历年当月物价都会上扬,今年却反向下跌。吴昭明说,今年春节食物价格仍明显上扬,但是出租车、美容业没涨价,主要的影响在消费券,消费券的消费需求出笼,带来的却是争取商机的减价效果,使得这个过年整体物价反跌。
吴昭明表示,由于国际农工原料大跌、石油也跌七成,因此趸售物价跌幅大;上次大跌发生在63年石油危机,当时物价飘涨,基期偏高,导致1975年3月趸售物价跌幅达11.53%。
1月WPI较去年同期跌幅明显,但CPI仍正成长。吴昭明说,价格从原物料、上游厂商要反映到零售端,会因商品特性而不同,例如油价,短则两、三个月就会反映,慢的商品会到半年以上;有些厂商过去以高价购买进来的库存还在,或与供货商合约期未到,都是零售端价格未必等幅反映原物料涨跌幅的原因。
吴昭明表示,岛内消费者物价年增率在去年7月达到高峰,之后持续走缓,今年1月CPI年增率降至1.59%,岛内物价呈现走缓趋势。